如果说现在买车像是参加一场大型拼桌饭局,那鸿蒙智行无疑是那个刚坐下三分钟就能让你怀疑人生的“新贵”。饭桌上的人还在喊“真香”呢,它自己已经开了五十万的预定单,说声“走起”,比抢饭还快。现在的智能汽车,就像甲方爸爸安排的小组作业,组员越来越多,一不小心活干多了,干成了个联盟。你可以说鸿蒙智行是个拼团快餐,但别忘了这家老板其实一开始说:我不造车,我就帮兄弟们造。用王五四式的黑色幽默来看,这种“只做副业不做主业,副业还做得风生水起”的人设,也就华为敢玩——别的厂商顶多在朋友圈立个Flag,华为直接拉队伍上路,顺便把评分表也定了:我不考试只出题,考满分了咱五五分账。
每当有人问为什么鸿蒙智行队伍壮大,我都忍不住想像那是个在公园晨练的大妈广场舞队,唱着“一起嗨皮”,突然从五人小团跳成百人方阵。你还打算跳个手绢呢,它已经开始排练国际水准的鞭子舞了。最近新品发布会场地都挑成都这样的“天府之国”,热闹到让隔壁汉堡店经理怀疑人生。新款一个接一个,上市日期密密麻麻,头一天还是发布,第二天就预售,第三天就冲进五万定单大关——要说这效率,比双十一预售还给力。可惜的是,只看销量曲线,还以为这车不是开上路,是开进股市,分分钟把主板都炒涨停。
很多人还纠结干嘛合伙,这些牌子各自有啥区别。其实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兄弟的组团更像开黑的队友,弯道超车一个顶一个,不怕撞墙只怕断网。不过别问买哪辆更适合你,毕竟大厂做车和小厂做饭,听起来都讲究个生态。鸿蒙智能生态说白了,就是谁家“豆浆机”能联网,谁家打豆浆能和手机消息同步——买车送芯片,芯片送手机,手机能控制豆浆机,你家能一键炫耀,邻居也能一键羡慕。华为的底气,就是把电动化、智能化和5G全捆在一起卖,你要是没跟上节奏,连小区的停车场都开始怀疑你的智商余额不够。
放眼整个新能源凉席市场,这些新车从二十万拉到百来万,阵容堪比南北菜系总决赛。SUV、轿车、旅行车、轿跑,什么都来,什么都卷。民间坊间已经有段子说,买车都快成心理测试题了:你是更喜欢科技感,还是想做高端体验?朋友问你是不是鸿蒙信徒,回一句“我是,但我不迷信”,立刻成了朋友圈里最有腔调的嘴替。智能联盟的队伍扩张,就像看国产男团成团秀,哪怕成员换得再快,最后出道还是集体站台,唱一首“共同繁荣”。
你说这场产业转型,难不难?当然难。进来的传统车企,技术迭代比春运抢票还刺激,市场需求变来变去,活像你早上八点上班到晚上八点下班后的心理阴影面积。那华为进场靠啥?芯片、手机、5G通信,三件套随便一抛,在互联网圈就能打八折,在汽车圈直接单挑。早在2014年就搞实验,2019年启动智能汽车部门,不忙造车,只忙造“好车”,听起来有点像厂花不参赛只辅导。其实真功夫还在一招——造生态,让一众车企也能沾光升级。
“造不造车”是个哲学问题,在中国企业界,它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更烧脑。华为专注给兄弟们递工具包,“你造吧,我在后面托底”,造得好就一起出道,造得差一起认栽。这打法和小时候同学作业抄得飞起又不敢全班集体抄一样,单独混战就注定死路,组队干才有活路。要说这生态联盟,其实就是给各路牛鬼蛇神加了个集体buff——不服来战,不服也得服。毕竟,华为自己不下场造车,但所有车都能沾上华为的智商税,名正言顺做起产业链扛把子。
市场已经用钞票投出信任票了。两年来,问界首款车型一上市到现在,交付直接破百万,成交均价第一名的帽子连续带了十四个月。旗舰轿车尊界上市87天大定破万,全景旗舰SUV问界M9累计销量22.6万,家庭旗舰问界M8上市接近十万辆。智界双子星则贡献了十一万交付量,“人有我优,人无我有”,典型的行业拼盘。别人还在愁怎么卖个车,鸿蒙联盟已经在想卖完了怎么再升级。这种自信,按说得有点虚,但你看这交付数字,虚也要装成实。
高端市场的打脸局,鸿蒙智行颇有点“你打你的高端,我卷我的爆款”,别人还在拼底价,智行联盟已经搞起了“多元差异化定位”。就像你以为去饭馆只吃主打菜,结果菜单长得跟小说后记一样,选啥都能加点鸡汤,外加一句“智感人生”。谁说高端不能卷,要的就是比你想得还多,比你卷得还快。
说到底,鸿蒙智行为什么能跑赢?技术底蕴是一方面,生态协同是一方面,合作小伙伴还得拼命投人投钱。鸿蒙操作系统玩的是“分布式架构+跨设备协同”,搞出个技术共赢圈,吸引了开发者,一时间大家都想蹭热点。开源系统、云服务、大数据、AI算法,能想到的智能化花样都挨个用上。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座舱,迭代比你家WiFi频率还高,体验比你家的猫饭更新速度还快。你家车坐着,能远程控制家里的灯;熄火还能提前抢团购,就差没给车加个微信红包。
联盟生态不只技术,还要资源。华为和各大车企深度绑定,芯片、软件、生产、内容服务全链路合作,啥资源都能共享。和国内一线厂商的联姻不只让车上市变快,还能互相拉抬品牌形象。你觉得这是优势互补,我觉得是“资源共享,坑你没商量”。开放式的合作模式,不是拉帮结派,而是组团抢地盘。“你有我有大家有”,搁古代就叫“共赢”,搁现在就是“我不跟你客气”。
合作小伙伴为了抢头牌,各显神通。奇瑞豪掷百亿,组了五千研发小分队,为智界品牌铺路,还喊出口号:智界是“绝对第一战略优先级”,隔壁品牌全让道。上海深圳搞双技术中心,芜湖上海双研发基地,再设专属用户中心,分明是一场全国规模大练兵。上汽更豪气,首期砸六十亿,五千人专属团队,还搞超级工厂,听起来跟参加汽车奥运会似的。北汽也不甘示弱,通用自动化工厂、整车全产业链资源,说是为享界S9全线押宝,现实更像自家孩子考大学,爹妈全部资源all in。
江淮和赛力斯谁都不落下,豪掷几十亿弄超级工厂,机器人成群结队炒豆浆(哦不,是组装汽车)。工序自动化,数字化管理,全流程质量追溯,智能体验,产品提速,那架势简直比搞高端婚礼还要事无巨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把“卷”字演绎到极致。现在你买车就像《鱿鱼游戏》开VIP通道,谁能笑到最后,除了看钱还得看智商。
再看华为,既有技术独门十几年,也有“操作系统全家桶”。大家一起组队,结果三年不到联盟队伍壮得像年会大合唱,产品品质也被主机厂的“工匠精神”护城河包了两层。不得不说,正是这种“技术+生态+制造+品控”的组合拳,让鸿蒙智行看起来就像是汽车圈的“拼多多”,卖的不只是汽车,还有信念感。你可以不买,但你不能不服。
结局当然是:别人还在讨论是不是下一个风口,鸿蒙智行早就一脚踩在潮头,顺便还弹了个吉他。你要说这联盟多壮大,多创新,多高效,其实不过是一群人把锅都甩给了技术和资源,剩下的一起坐吃等分红。这故事看似励志,其实荒诞——大家都拼命卷着,卷到最后谁都不敢松懈,连自嘲都要技术支持。
不过,这样的联盟太热闹了,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下次买车先问一句:“你们这个团还扩招吗?”想想也好,毕竟做梦的人总比被梦碾压的人有盼头。谁让我们都活在这个只能自嘲的时代呢?汽车联盟壮大,谁家都能出头,至于能不能买到超神的好车……只能靠下一场发布会见分晓了。
唉,如果智能汽车真能自动帮我批改稿子,我还是愿意多交点智商税,要不然这风口又该从我的稿费里扣了。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