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在马路边研究停着的汽车,每当看到一辆大奔或者宝马,都忍不住琢磨:“啥时候中国人能造点儿让外国人也眼馋的旗舰?”后来年纪大了,发现我眼馋的不是车,是别人的钱包。
但话说回来,现在满大街都是国产品牌,买车就像买手机,选项太多,有时候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升级包。
这不,最近又冒出来一个热门话题:智己LS9定档11月4日全球首发,据说是要补齐“9系最后一块版图”,还被称作“智能时代真正的上汽旗舰”。
看这架势,是不是国产车终于要把“旗舰”这个词玩明白了?
我们先把事情捋捋。
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汽车,作为一个年轻品牌,居然敢把“旗舰”标签往LS9身上一贴,还用各种高科技名词给它打Call,什么恒星超级增程动力、灵蜥数字底盘3.0、双向24度智慧四轮转向,连B&O音响和4D机械按摩座椅都安排上了。
CEO刘涛还在社交媒体上放话,说“2025年是产品爆发之年”,这架势,仿佛下一步就要宣布“智己要造飞船了”。
如果不看细节,我都以为他们是在给苹果新品发布会热场呢。
但问题来了:一个年轻车企,凭啥端出这么一桌“高端菜”?
还有,上汽的所谓“旗舰”,到底是把技术往上堆,还是把用户体验往心里装?
你说旗舰旗舰,难不成只是配置表里数字多,功能名字长?
毕竟在国产车这个“内卷”赛道,不会玩话术可真是跟不上潮流。
说到这,我还真想给智己点个赞。
LS9这车不是说今年刚冒出来的“网红”,它身上其实装着上汽集团半个世纪积累的造车经验和技术底子。
别忘了,上汽可是当年造过“上海牌轿车”的老牌国企,从那个年代拍拍脑袋造车,到现在整合全球供应链、深度研发核心技术,这一波操作,说是“弯道超车”都不为过。
你看,别的品牌还在为“电池哪家强、续航能不能上天”吵个不停,智己直接用恒星超级增程技术,让你在性能和续航之间不用死磕,402公里的增程续航,是不是已经可以和那些出口欧洲的高端车型掰掰手腕了?
再翻翻底盘配置,灵蜥数字底盘3.0和双向24度智慧四轮转向,这不是简单的机械“升级”,而是造车思路的升级。
以前大家买豪车,看的是“座椅多舒服、隔音多牛”,现在不一样了,车必须聪明,底盘会“算计”,方向盘会“预测”,技术把体验重新定义。
你别笑,在这个连“电饭锅都智能”的年代,汽车没点智能化“魂”,还真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当然,说到豪华配置,很多人就会说:“这些音响、座椅,难不成和我家按摩椅一个道理?”那可真不是。
B&O音响和4D机械按摩座椅,不是网上批发采购一装了事,是上汽和全球顶级供应链联合研发的成果。
你别小看这个“联合研发”,这其实就是行业话语权的体现。
简单说,有钱不一定买得到好东西,有技术才能让全球品牌为你定制服务。
要我说,这才是国产豪华的底气:不是“拿来主义”,而是能左右行业标准。
不过,技术堆得再高,消费者要的还是生活场景。
智己LS9动了个小心思,给自己加了个“野奢户外套装”,比如拖挂功能、全天候热水系统,直接瞄准了那些喜欢自驾游、露营的年轻人。
你说开出去不是“房车”,但也能让你在荒野刷个热水澡,这不就是中国家用车市场的新场景定义嘛。
你要是觉得这不重要,那只能证明你还没被“诗和远方”忽悠过。
说到这,问题又来了:国产车现在真有信心做“定义者”了吗?
以前我们造车都是看国外怎么搞,跟着抄、学、模仿,能对标谁就对标谁。
现在倒好,智己这种新锐品牌,居然敢用自己原创技术,和全球顶级供应链一起“玩”,甚至试图定义新的用车场景。
这背后,既有中国汽车工业生态的变化,也有对消费需求的理解升级。
你说这是不是“脱胎换骨”?
但我有时候也会犯嘀咕:科技堆得再多,车到底还是要开上路的。
LS9用了一大堆“黑科技”,真到了路上,是不是也会遇到那些老掉牙的“堵车”“剐蹭”“停车难”?
你说“野奢户外”,可北京周末郊区高速排队两小时,热水泡面还没吃上一口,油门都踩不下去。
技术再强,最后还是得解决“用车焦虑”。
当然,我不是说智己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只是提醒一句:豪华和旗舰,不只是看发布会数据,得看用车实际。
再说“爆发之年”这个口号,听着像是要把所有技术一次性升级到“地表最强”。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技术爆发带来的也可能是“用户迷茫”?
以前买车,选排量、看外形,现在买车还得学算法、懂底盘、研究音响品牌。
万一我买了这车,天天研究怎么用“智慧四轮转向”,最后发现自己只会用“前进后退”,这钱是不是又花得有点冤了?
当然,和我一样纠结的,肯定不在少数。
要不评论区今天就聊聊,你觉得中国品牌造旗舰,是堆技术还是塑体验?
豪华是数据炫技还是真的改变生活?
还有那句老话:中国车企是不是终于该有自己的“定义权”了?
别光看发布会,还是得看咱老百姓买不买账。
毕竟,真正的旗舰,从来不是靠喊出来,是用一代又一代用户的选择堆出来的。
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