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惹争议,安全隐患引担忧,工信部将出新规

“按下车门把手,却如同推开地狱之门”,隐藏式门把手,这看似炫酷的设计,如今却成了悬在车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洗车冻结、感应失灵、事故逃生……它不再是便捷的象征,反倒成了潜在的危险。

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讲述了冬日洗车后,门把手被冻住的窘境,这并非个例,社交平台上,对隐藏式门把手的吐槽声此起彼伏。试想,在冰天雪地或熊熊烈火中,这小小的把手,竟可能成为生死攸关的关卡!

小米SU7高速碰撞事故,更是将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暴露无遗。车内配备的应急拉手形同虚设,位置隐蔽、操作繁琐,在紧急情况下,如同大海捞针。正如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所言:“谁来守护守护者?”,这应急机制,究竟守护了谁?

车企辩称,隐藏式门把手是为了降低风阻,提升续航。但实际效果微乎其微,不过是“削足适履”的伎俩。这如同为了省几两粮食,却置身于悬崖峭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高昂的维修成本,更让车主苦不堪言,本是锦上添花的配置,却成了“画蛇添足”的累赘。

隐藏式门把手惹争议,安全隐患引担忧,工信部将出新规-有驾

所幸,工信部及时出手,拟出台强制性国家标准,为隐藏式门把手戴上“紧箍咒”。强制要求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确保紧急情况下车门能够正常开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一些车企已开始尝试更安全的方案,例如在隐藏式门把手内设置机械把手,这无疑是回归理性之举。“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安全,才是汽车设计的根本。

科技的进步,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我们追求的,不应是冰冷的科技感,而是触手可及的安全感。莫让炫酷的设计,成为通往死亡的陷阱。让科技回归人性,让安全守护生命,这才是我们对未来汽车的期许。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