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申三轮车玩起“跨界”命名?智界S300、问界Q1P引争议,网友:这波操作太迷惑!
7月8日,重庆宗申车辆在2025年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两款电动三轮车,分别命名为“智界S300”和“问界Q1P”。这一命名方式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原因无他——这两个名字与华为联合车企打造的“智界”“问界”汽车品牌高度相似,甚至被不少网友调侃为“三轮车界的跨界碰瓷”。
命名撞车华为,网友炸锅
“智界”和“问界”作为华为深度参与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市场上已有较高知名度。而宗申此次将这两个名字用在三轮车上,难免让人联想到“蹭热度”。有网友戏称:“这下大爷大妈也能开上‘问界’了!”“三轮车带智能系统?怕不是要自动跟车拉化肥?”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宗申此前的产品命名风格一向偏向“硬核”,比如“霹雳”“悍将”“风暴”等,此次突然转向科技感命名,或许是为了迎合年轻化市场。但问题是,三轮车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否真的在意这些“高大上”的名字?
宗申回应:侵权问题尚不明确
面对网友的质疑,宗申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新品尚未批量生产,是否侵权尚不清楚,但如果涉及侵权,应该无法通过审核。”这一回应并未完全打消外界的疑虑,毕竟品牌命名是否构成侵权,还需法律层面的认定。
三轮车搞“智能科技”,是创新还是噱头?
从发布会信息来看,智界S300和问界Q1P似乎并非普通的“老头乐”,而是加入了部分智能化配置,比如空气动力学设计、自动跟车系统等。然而,对于三轮车用户来说,关心的可能还是车辆的载重能力、续航表现以及耐用性。
有业内人士指出,三轮车市场更注重实用性,过度强调“智能”反而可能让目标用户感到困惑。“农村用户更关心这车能不能拉货、爬坡够不够力,而不是中控屏有多大。”
命名争议背后,宗申的转型焦虑?
宗申作为老牌摩托车、三轮车制造商,近年来也在尝试向新能源和智能化方向转型。此次命名风格的突变,或许正是品牌寻求突破的一种尝试。但问题是,如果产品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实质性提升,仅靠“改名”能否真正打动消费者?
总结:营销可以创新,但别本末倒置
宗申此次的命名操作确实赚足了眼球,但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品牌升级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为了蹭热度而忽视产品本身的适配性,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对于消费者来说,一辆可靠、实用的三轮车,远比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更有吸引力。
目前,这两款新车尚未正式上市,后续市场表现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动三轮车市场,光靠“名字游戏”恐怕难以长久立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