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小米汽车这是要干嘛?
昨天还在朋友圈看人晒SU7排队订单,今天就刷到内部员工能八折提展车的消息,感觉自己像个2G网用户。
这操作简直了,报名窗口就开48小时,过期不候。
线上锁单也就两天,比抢演唱会门票还讲究一个“稳准狠”。
想想那官方指导价,低配的21.59万,顶配的都干到52.99万了,打个八折,那省下来的可不是一顿两顿海底捞,是能让你家电直接全套换成小米智能家居,还能剩点钱买个平衡车。
最气人的是什么?
不用等!
那些苦哈哈排着大队的准车主,每天在App上看到预计交付时间就跟看股票一样刺激,现在估计心态都崩了。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告诉全世界:咱们的车,就是这么抢手。
几个月前雷军在发布会上意气风发,高喊着“为小米汽车而战”,24小时订单砸下来差点没把服务器干瘫痪,那阵仗,历历在目。
谁能想到,这泼天的富贵背后,是交付的漫漫长征。
产能这东西,不是光喊口号就能涨上去的,北京亦庄的超级工厂再怎么连轴转,也顶不住这雪片似的订单啊。
所以,“展车内购”这步棋,简直绝了。
“展车”这两个字,听着就带点故事感。
你想啊,它在门店里迎来送往,被无数双手抚摸过,被无数个屁股体验过。
哪个来看车的不好奇地上去开关门、调节座椅、狂点中控屏?
车身上有点划痕,内饰有点磨损,那都是它“阅人无数”的勋章。
小米汽车用一个“骨折价”,让内部员工高高兴兴把这些“功勋车”开回家,既解决了库存,又维护了新车的价格体系。
雷军这脑子,不服不行。
这哪是简单的卖车?
这分明是一场大型的、自导自演的“饥饿营销”Plus版。
你想想,成千上万最懂小米尿性的员工,开着这批“久经沙场”的SU7满世界跑,这得是多庞大的一个移动测试团队啊。
车子但凡有点小毛病、软件出个小bug,反馈速度绝对比你投诉运营商还快。
这为啥?
开车的都是自己人啊,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谁还跟你客气?
这些一手的数据,比花几千万请第三方调研公司出的报告真实多了。
等以后小米汽车要搞什么官方二手车,这些数据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当然,也有人私底下嘀咕,这不是变相在首批车主背上插刀吗?
人家真金白银全款支持,等了小半年,结果你们内部员工打折开现车?
这事儿要是放在别的品牌,估计早就被粉丝的口水淹了。
但小米是谁啊?
玩的就是一个粉丝经济。
雷军赌的就是,这点“家事”,掀不起大风浪。
他巧妙地画了一条线,线内是员工,是“自己人”,有点福利天经地义;线外是用户,是“米粉”,是需要维系的朋友。
这么一划分,好像还真就没那么难接受了。
归根结底,小米造车这个事儿,本身就带着一种互联网式的拧巴。
它想用做手机的思维,快刀斩乱麻,一年出好几款,用性价比和流量把对手卷死。
但汽车工业偏偏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老古董,讲究的是积累和沉淀。
这种矛盾,让小米汽车的每一步都走得像是踩在钢丝上。
这次的“展车内购”,就是这种拧巴下的产物。
既有互联网公司的精明和算计,又有传统制造业的无奈和现实。
所以,也别光羡慕人家八折提车了,这背后的一招一式,比小米SU7那块超大中控屏里的弯弯绕绕,可复杂多了。
雷军的这盘大棋,还在下着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