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P7定价低了!何小鹏定价“纠结战”凸显新势力车企的生死选择题

"把四驱价格打下来"的豪言背后,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生死博弈?小鹏P7以21.98万起售价震撼登场时,何小鹏那句"内部开了很多次会"的轻描淡写,恰恰撕开了造车新势力最鲜血淋漓的伤口——要规模还是要利润?这道选择题正在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全新P7定价低了!何小鹏定价“纠结战”凸显新势力车企的生死选择题-有驾
image

价格屠夫背后的两难困境

当何小鹏坦言"定价纠结了很久"时,他面对的是新势力掌门人共同的噩梦。造车就像走钢丝:一边是特斯拉引发的价格战硝烟,一边是投资人对盈利的步步紧逼。小鹏P7全系标配双腔空簧和Ultra配置的"极致性价比"策略,本质上是用刀尖舔血的方式抢夺市场份额。

新能源车的成本结构让这场博弈更加残酷。何小鹏透露"三电占40%-50%成本"的行业真相,解开了为何新势力都在亏本卖车的谜团。那些看似诱人的价格标签背后,是车企在刀锋上游走的生存艺术。

全新P7定价低了!何小鹏定价“纠结战”凸显新势力车企的生死选择题-有驾
image

规模与利润的生死时速

7分钟订单破万的销售神话,掩盖不了小鹏必须面对的现实:第四季度实现盈利的军令状。这就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死亡游戏——用低价抢市场规模的同时,必须赶在资金链断裂前找到盈利突破口。

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3占据的细分市场前二位置,让小鹏的"前三"目标显得格外悲壮。何小鹏那句"塞翁失马"的自我安慰,暴露出新势力在技术迭代与市场机遇间的无奈妥协。推迟上市换来5C电池的"幸运",恰恰折射出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机会成本。

新势力突围的三种可能

观察小鹏P7的定价策略,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新势力的三条生路:要么像特斯拉那样用规模摊薄成本,要么像比亚迪那样垂直整合供应链,要么像理想那样用产品差异化避开价格战。何小鹏选择将四驱版价格"打下来",本质上是在复制特斯拉的规模路线。

但危险在于,当MONA系列、G7和P7都在30万以下市场血拼时,小鹏可能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G9、X9在高端市场的沉寂,暴露出品牌溢价能力的致命短板。这场定价博弈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对品牌价值的终极考验。

新能源车的竞争早已超越产品本身,进化成商业模式的全面战争。何小鹏的定价纠结,恰是整个行业成长阵痛的缩影。当消费者为"史上最值"的P7欢呼时,请记住每个惊艳价格背后,都有一家企业在生死线上的艰难抉择。这场没有退路的战役,终将检验谁能在流血竞争中笑到最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