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车市销量一出来,比看分数还刺激,这次中大型MPV销量榜也没让人失望,不但头部效应明显,还直接把新能源趋势摆在大伙眼前。广汽丰田赛那一举拿下冠军,腾势D9紧跟其后。可是大家有没有琢磨过,家用跟商务,合资跟国产,燃油跟新能源,到底谁才是这场竞赛里的真正赢家?今天不聊虚的,咱们就事论事,从这些数字说说我自己怎么看。
首先为什么业界常说MPV是“奶爸车”,但你要是去丰田赛那的4S店,发现整个用户群其实花样特别多,有拉孩子的、有拉客户的,有搞物流的。赛那这车能破七千销量,靠的不只是配置,用大白话讲,就是“既能拉家人又能干活”,车圈叫“家商两用”,说白了,把选择这辆车的那批人需求全覆盖了。这其实很值得思考——现阶段中国的消费能力和用车意识已经跟十年前不一样了,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某种身份标志,也是一种生产资料。
但销量高就一定代表最好吗?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里的“头部聚集”?赛那、腾势D9、格瑞维亚,三大主力,谁在创新?谁在守旧?谁在踩红线?面对丰田这样的巨头,国产腾势D9能月销七千其实也挺炸的。老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腾势显然没打算只在大树下乘凉,电动、智能、舒适、国产高端,这些标签都往自己身上贴,争的是未来的风头。谁说国产不能做高端?谁说新能源没市场?这不腾势用数据打脸了吗?这里要问一句,国产车企如果没良心、没骨气,敢试着“硬刚”丰田吗?但人家腾势就是在刚。
新能源MPV的崛起,这不仅仅是个数字游戏,更像是场时代变革。别克GL8多年老大哥,燃油还卖得不错,可插混版已经追着老本家赶了。插混、纯电、增程,到底用户选哪种能源?有人说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卷的MPV战场,新能源这几年让燃油车感受到了压力。魏牌高山这种“新晋黑马”,用的全是国产思路——配置给满,价格拉低,智能化加码,直接冲到榜单前六。所以问题来了,蔚来、小鹏之类的新势力MPV,一开始动静大,真实销量也给了回应,未来如果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能重塑用户体验,会不会真的有新势力逆袭老玩家?数据说明了一切。
看新能源的趋势,再看传统燃油车的退场速度。别克GL8燃油版还在卖,但增长已经放缓,其他传统老牌也在“苟且偷生”。捷途、威然、库斯途这些车型月销多少?千辆左右。看着还行,但与头部差距一拉开就心虚了。很多人问,燃油MPV会不会被新能源挤死?我的看法是:不是挤死,而是慢慢边缘化。就像彩色电视机替代黑白电视机,不是一下子全都换了,是市场自己选择了更适合的技术。谁还记得上世纪的“霸王车”?说不定下一代就直接用电动MPV当公交了。
一说到中后段榜单,真有意思,品牌扎堆扎得厉害,从第十名往后,销量都是几百辆,胜负只在“毫厘之间”。世纪、星海V9、传祺E9、红旗HQ9,两三百辆,市场其实是在比拼谁能守住一块“小蛋糕”。你要是觉得这些车企没戏,那还真错了。市场不是讲“赢者通吃”,而是讲“活下来的都是有希望的”。多种能源布局,差异化定位,将来谁能靠一款爆款,谁能“逆风翻盘”,谁又是明日星,一切真的只靠市场和用户来投票。
再琢磨琢磨,如果现在还在纠结买MPV到底选燃油还是新能源,有没有发现一个趋势:身边越来越多人愿意为智能、舒适、环保掏钱?咱别光看数据,看看身边朋友,哪个三四线城市没出现腾势D9、魏牌高山、小鹏X9?这说明什么?说明消费升级不再是北上广深的专利,一台十几二十万的MPV能打入下沉市场,这背后透露出的是技术平权。新能源技术过去是有钱人玩的,现在进入寻常百姓家。谁能提供更地道的智能体验,谁能做到“一车到手不用学”,谁就能抓住未来的市场。
还有个被忽视的现象,车企之间其实都在暗自赛跑。大家都说市场变了,其实变的是人心,是消费者的偏好。你要是问现在最火的配置是什么,十个有八个会说“大屏幕”、“自动辅助驾驶”、“二排座椅按摩”。用户的“刚需”被一代代车企解构重塑。原来买MPV只关注空间,现在买MPV要看智能化、舒适性,甚至还要问“你这车环保不环保”。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车市已经进入价值竞争时代,不再是纯比价格,而是比整体体验和品牌调性了。
那会不会出现头部品牌垄断一切的现象?以我的看法,垄断其实没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用户被丢在后头”。MPV市场格局如果越来越极端化,头部销量越来越高,后段车企越来越边缘,那消费者最终会不会变成只选几个品牌?你用的是微信还是qq?你用的是苹果还是安卓?这些问题一样,最后其实是消费者自治完成了品牌格局。
新能源化加速,真给中国市场带来挑战了。别人都说中国新能源车是“政策补贴养出来的”,真的如此吗?看看腾势、魏牌、小鹏这些是政策加分还是市场自发需求?国家“新质生产力”喊了几年,车企还真就干起来了。科技变革是轰轰烈烈,但落地才是真正的战场。谁能把智能汽车做得“接地气”,谁能让车不只是冷冰冰的一堆金属,而是变成“第三空间”,谁才是真正能赢市场的人。
从榜单看趋势,国产和合资的博弈越来越激烈。丰田赛那和格瑞维亚依靠强大品牌和稳定口碑争取商务、家用市场;腾势D9、魏牌高山等国产新势力则以“高性价比+高科技”打法开启新局面。假如未来技术壁垒消掉,用户会不会更加偏向本土品牌?就像手机市场从诺基亚到华为,小米,市场真正的决定权始终在消费者手里。
最后别忘了,今天的榜单只是一个阶段,明天还是变量。你敢保证下个月不会出个惊喜?赛那能不能一直霸榜?腾势能不能再创新高?魏牌高山、小鹏X9年底会不会爆发?这才是车市最有意思的地方——永远都在变。谁认真对待用户体验,谁加大研发投入,谁搞好服务体系,谁就能抓住下一个红利风口。说白了,中国中大型MPV市场,是进攻型市场,是淘汰型战场,是技术、体验和品牌三方博弈的游乐场。销量不过是分数,更试的是人心、资源和格局。
你觉得未来谁能成为最大的赢家?是传统大牌继续“稳坐钓鱼台”,还是国产新势力“弯道超车”?是新能源席卷全局,还是燃油车守住最后阵地?手里的票投给了谁,车企的未来就属于谁。这种选择,每个人其实都参与其中。中国汽车就是最真实的缩影,变革、创新与竞争,永远不会停下来。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