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上市之后,常理怎么走?不是应该越卖越便宜,优惠越来越多,最后官方指导价沦为笑话,天天被4S店砍?可尊界S800出来,它不按套路出牌,买还要加钱,这就有点像你去超市买白菜,人家不但不打折,还和你说现在流行卖8块钱一斤,你还得排队才有。这事儿搁谁身上,信了吧唧都觉得离谱,但它偏就发生了。
先看看这加价能有多离谱。尊界S800顶配加五万,低配三万上下, 有人心算了一下,这相当于新房子往外倒贴还得补装修的钱。你要说这事儿是偶发,那也逃不出业内自砸口碑的圈套。可市场给到的反馈是真实的,上市3天2600台订单,下单的七成选的还是百万级顶配, 一个比一个豪。这帮买家都是狠角色,开惯好车,钱包鼓鼓,对价格好像都没啥感觉,但对时间那叫一个着急——不差钱儿,差时间。你不快点,我就让黄牛去,哪怕多掏点钱,也得先爽为敬。
问题来了,这车到底好在哪儿?喊着要革谁的命?得,大白话解剖一下。
第一关就是供需。说白了,还是人太多,车太少。厂家拼了命扩产,办公室小哥哥都下了车间上班,还是产不出来这么多。生产这玩意儿不是朋友圈卖袜子,今天三十条明天五十双那么简单。汽车行业没有“爆款”可言,可尊界S800炸出来,就是压根没准备好,产能跟不上,黄牛、经销商、二手车市场众神归位,一看有利可图,一个个先悄悄垫钱抢下车辆,转手抬价,甚至车还没回来就有人等着要。
第二关是买家的心理。你说普通人,还得勒紧裤腰带琢磨贷款、算保险、比油耗,现在这些出手的爷们,四五十岁,净值高,不差这三五万,差一口气,差一份稀有感。车真没少买,家里停着劳斯莱斯、保时捷、宾利都是家常便饭,但国产新能源头一把旗子打在科技和体验上,有噱头、有新鲜感、有牌面,直接踩在了这批人“成就感”的软肋。这些人要的不只是代步,是“我比你快,我比你新,我比你潮”,加点钱能省两个月排队,这种“优越感”才是产品最大增值点。
科技加持也玩到极致。别看以前大家觉得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都是噱头,尊界S800直接把智能驾驶做到“全场无盲区”,36个传感器+华为新一代ADS系统,城市里能自动过红绿灯,高速能自动变道下匝道,甚至停车场都能自己找车位,对,就是那种你上车喝口茶、手机刷会新闻,车已经送你到门口的感觉。而底盘也是全智能,能预判路况调整悬架,甚至爆了胎高速也不跑偏——这科技堆出来,安全感、松弛感都一步到位。
说到内饰,工匠精神、进口皮、实木、星空顶该有的全都有,你说豪华,别人家宣传单上写的都是字,这台车全都实打实挂在脸上。,不光是看得着,摸得着,连闻味儿都带外国气息。后排首发双零重力座椅、一键睡眠、升降私密屏风、行政中岛这些东西,试图告诉你一个信息——“你坐谁座位,就享谁的待遇。”集团客户、成功人士不是买个壳,买的就是身份、场景和一份独享的舒适。
那问题又来了,这买卖到底怎么想?到底是真产品力爆表?还是套路精明的营销?
说白了,两边都有原因。但我更愿意相信,这里面还是中国车第一次把“加价现象”撕下了国产车廉价感的标签。你想啊,以前谁敢想国产品牌能和黄牛玩溢价?最多无货可提的时候敢抬一波,但持续三个月卖不上价的,谁见过?现在你得承认,新势力+华为撬动出圈,赚的就是高净值人群的自豪感。他们看重的是体验、科技和朋友圈里的稀缺话题,在“数字化象征”下拼的不是钱包厚度,而是“谁先用上智能出行新物种”。
但也不是没问题。跟着风炒价格,有些投机分子图快钱,车还捂在经销商库里没见天日,买的人却天天补差价。普通消费者一看就火大:还加价?这不是耍人么?明明工厂一边说全力提升产能,一边市场还“有价无货”,谁信玩得这么巧?有舆论觉得是厂家、渠道配合“搞饥饿营销”,故意不放量,只为整体把价格往上撑。但你说要真作秀,随着产能提升,迟早这泡加价就破——潮水褪去的时候,总有人被晾在沙滩。
做生意讲究市场规律。加价原本只属于限量版超跑,保有量少,工艺和品牌溢价高。量产车加价,听着怪,但站在厂家视角,这是属于突破的时刻。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只有真正有人愿意抢着买、买不起,高价格车涨不降,才算是“品牌心智”立起来。以往加价都是合资、进口、甚至老旧的特供车份内事,如今到咱们自己人头上,能不自豪吗?
但别只顾着自嗨。让市场给这批车定价也不是坏事,但别忘了——这玩意儿是昙花一现,还是长红?华为和新势力能不能保证后续供应、服务、技术升级不掉链子?要是一茬上市,下一代立马降价大跳水,靠一轮饥饿感,收割一波智商税,砸了品牌可就划不来了。毕竟,真有三观正的厂家,不会让黄牛赚买家钱,应该想办法直接服务终端客户,看着人家一台车赚俩人的钱,总得让消费者心里舒服点吧。
再者说,那些已经买到、加完价的牛人们,他们能不能真正体会到车带来的科技、体验,还是最后发现不过如此,也会直接决定口碑是带着光环还是一地鸡毛。中国车企厉害在于速度跟得上,造梦能力真顶!但做品牌是长线活,得敢红,也得敢抗议、受得住吐槽,更要受得住冷淡期。加价潮水过后,谁家还硬气,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最后回到消费者这边来。别见风就是雨,不是所有加价都是好事,亦不是降价就一定悲哀。买东西,自己觉得值得,掏得开心,能用得舒心,就是好买卖。反之,一头热跟风,等热度过去,发现又贡献了一次“智商税”,那才是真的冤。
尊界S800能不能撑起高端智能车的气场,是不是昙花一现的“假象狂欢”,有没有机会成为中国品牌高端化的象征?这问题,不光是车企要回答,也是咱们市场和消费者共同要面对的考验。无论如何,能加价、敢加价,总比无聊的降价、甩卖有意思得多!下次你再碰到这种“反常现象”,可别只会说一句离谱,你得问问自己——究竟是企业战略高明,还是咱们的市场,真的变了?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