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车评人说,50万以内飞度无敌。
不知道这位车评人为何如此推崇飞度,但如今,作为小车代表的飞度已经跌破神坛,月销量仅剩两位数。
易车销量排行榜数据显示,2025年7月飞度销量仅75辆,8月跌至23辆,9月更是跌至16辆。
与曾经月销量轻松破万的辉煌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在燃油车时代,飞度凭借耐用、省油等优势,吸引了不少将车作为日常代步工具的用户。飞度那时候也确实把我们当韭菜,割冒烟的那种。
如今新能源汽车崛起,凭借用电成本更低,动力响应更快,综合成本更低等优势,迅速抢占了包括飞度在内A0级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可以说,飞度的衰落成为一种必然。
首先在飞度引以为傲的用车成本方面,引以为傲的WLTC综合油耗5.57L/100km,在新能源汽车每公里电费几分几毛面前毫无竞争力。
以比亚迪海豚为例,假设每公里电费仅0.06元,年行驶2万公里可比飞度节省约5000元,相当于每年省下一部水果手机的钱。
更关键的是政策红利差距,新能源车享受购置税减免、限牌城市绿牌直上待遇且不限行,而飞度作为燃油车,在北上广深等核心市场面临限行限牌双重挤压,彻底失去了通勤代步的场景优势。
在价格配置方面,飞度更是被碾压成“渣渣”。
以2024款飞度潮享版为例,该车起售价8.68万元。先不说这个价格,看配置,只有卤素大灯、塑料方向盘和手动空调,连中控屏都没有,仅保留传统收音机,甚至不提供扬声器,瞬间让人回到20年。
同级别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无论是价格,还是配置,都全方位碾压飞度。比如吉利星愿,不仅起售价仅有6.89万,而且智能中控屏、皮质方向盘、自动空调等都成了标配。
智能化方面更不用多说,比亚迪海豚标配全速自适应巡航、前碰撞预警,吉利星愿则搭载智能网联系统,支持语音交互与OTA升级。
典型的智能机与功能机之间的差距。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崛起是外因,那么飞度本身跟不上变化则是内因。
在新能源转型的关键窗口期,本田陷入技术路线摇摆,社长三部敏宏曾公开承认“EV 普及低于预期”,将2030年电动车销量目标从60%下调至30%以下,转而押注混动技术。
这种犹豫让广汽本田错失2023-2024年新能源爆发期,至今未推出有竞争力的纯电小车,飞度只能孤军奋战在燃油车战场,并且是生还希望渺茫的那种。
2025年9月,广汽本田内部邮件流出,第四代飞度正式停产,渠道开始最后一波清库存。国六B标准的潮启版,最低听说跌到7.58万落地。
看到这个价格,小白车话忍不住为本田拍手“叫好”。看看同级别新能源车的售价,加上燃油车的购置税,这样的价格都能买星愿、海豚的中高配了。
可以说,飞度至死都没有放下过去的辉煌,不愿脱去遮羞“长衫”。
“没有永远的神车,只有时代的神车”。当新能源重构汽车产业与市场竞争时,固守自封的飞度,注定成为被浪潮拍在沙滩上的前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