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半年报业绩下滑,问界最大的劲敌不是小米,是华为自己!

赛力斯最新半年报出来了! 营收下降4%,净利润却暴涨81%,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问界最大的竞争对手竟然不是小米汽车,而是华为自己人!

赛力斯半年报业绩下滑,问界最大的劲敌不是小米,是华为自己!-有驾

华为相继推出尊界、尚界、绝界等多个品牌,这些“亲兄弟”正在悄悄蚕食问界的市场份额。 赛力斯看似赚得盆满钵满,实则暗藏危机。

赛力斯半年报业绩下滑,问界最大的劲敌不是小米,是华为自己!-有驾

最新消息显示,华为与车企合作的鸿蒙智行品牌,其销售网络正逐步由合作车企筹备建设,华为正在让渡部分销售主导权。 这种调整意味着合作车企将拥有更多自主权,但也面临着更直接的内部竞争。

赛力斯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02亿元,同比下降4.06%。 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问界系列车型销量正在面临挑战。 虽然公司解释这是因为产品结构优化,但业内人士指出,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的品牌已经开始分流问界的潜在客户。

赛力斯半年报业绩下滑,问界最大的劲敌不是小米,是华为自己!-有驾

赛力斯的毛利率却提升至28.93%,同比增加4.9个百分点。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特斯拉和比亚迪。 高端车型M9和M8成为利润支柱,单车均价超过40万元。 M9交付6.2万辆,蝉联50万级市场销冠;M8交付3.5万辆,成为40万级市场销冠。

赛力斯的合同负债从去年同期的42.69亿元增加到51.96亿元。 这些预收货款意味着未来收入有保障,但也反映出交付周期可能延长的问题。 消费者在等待提车的过程中,很可能被华为其他界的车型吸引走。

赛力斯上半年研发费用51.98亿元,同比增长154.9%。 研发人员6984人,同比增长26.6%,占公司总人数的36%。 这些数据表明赛力斯并不想完全依赖华为技术,正在寻求自主发展的可能。

奇瑞、上汽等大部分车企只是拿出一款产品与华为合作,并非公司主要营收来源。 而赛力斯却几乎将所有赌注都压在了问界上,公司绝大部分营收都来自与华为的合作。

赛力斯半年报业绩下滑,问界最大的劲敌不是小米,是华为自己!-有驾

华为智选车业务正在快速发展,但各个品牌之间的内部竞争不可避免。 特别是享界推出后,直接影响了问界的销量。 很多原本考虑问界的用户,最终选择了同为华为技术加持的享界。

赛力斯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76.3亿元,同比骤降742.85%。 短期偿债压力明显,流动比率仅0.83,速动比率0.78,短期负债规模达570亿元。 虽然货币资金有440亿元,但覆盖676亿元流动负债的能力仍然薄弱。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多次强调“华为不造车”,只做汽车供应商。 这个定位使得华为能够与多家车企合作,但也造成了同一个技术平台下的多个品牌相互竞争的局面。 华为乾崑ADS 3.0同时赋能深蓝S09、享界等车型,让问界的差异化优势逐渐消失。

赛力斯半年报业绩下滑,问界最大的劲敌不是小米,是华为自己!-有驾

赛力斯在重庆的超级工厂正在加速生产问界M8和M9车型,6月单月交付超4.4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但与此同时,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的品牌也在扩大产能,这些车型都共享华为最新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华为智选车模式正在进入2.0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合作车企将承担更多责任,包括销售网络建设和售后服务。 华为则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 这种模式调整虽然提升了合作车企的利润话语权,但也加剧了品牌间的竞争。

当华为向更多车企开放技术时,最早合作的赛力斯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赛力斯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可持续性。

赛力斯半年报业绩下滑,问界最大的劲敌不是小米,是华为自己!-有驾

数据显示,问界潜在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认可华为品牌而选择购买。 当华为技术出现在更多车型上时,这些用户很可能会被其他品牌吸引。 这种现象在享界上市后已经得到了验证。

赛力斯累计获得授权专利6826个,同比增长19.8%。 这些投入是否能够帮助赛力斯建立自己的技术护城河,还有待市场检验。

华为智选车业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同一个技术平台下的不同品牌正在相互竞争。 这种内部竞争虽然有利于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化,但也给合作车企带来了新的压力。

赛力斯的经历为其他与科技公司合作的传统车企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 在享受技术赋能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避免过度依赖合作伙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