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者终成恶龙?为何合资车越卖越便宜,国产车越卖越贵?

你说,一个曾经打破枷锁的革命者,最后会不会自己也戴上镣铐,甚至成了看守牢笼的人?

这听起来像某种宿命寓言,但放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上,它正悄然上演。我们曾欢呼自主品牌冲破合资品牌的高墙,用性价比撕开市场缺口;如今却发现,当年的“屠龙少年”正一步步走上高台,定价越来越“豪”,而曾经高高在上的“龙”——合资车,反而开始低头降价、求生求存。这不是简单的市场轮回,而是一场身份错位的戏剧:屠龙者未死,却穿上了龙的皮;而龙,正在学着做一条普通的蛇。

一、谁在涨价?谁在降价?数字不会说谎

先看一组扎心的数据:

2024年,自主品牌平均售价突破15万元大关,部分新势力车型已轻松跨过30万,甚至逼近50万(如理想L9、蔚来ET7)。而十年前,10万以上就算“高端”。

反观合资品牌: 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等经典车型,终端优惠动辄3万到5万,实际成交价频频跌破10万。凯美瑞2.0L版本裸车价一度下探至14万以内,相当于一辆A级车的钱买B级车。

更夸张的是,一些二线合资品牌如雪铁龙、标致、现代,部分SUV车型降价幅度超过40%,近乎“骨折价”。

屠龙者终成恶龙?为何合资车越卖越便宜,国产车越卖越贵?-有驾

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系统性倒挂。曾经“加价提车”的合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国产车从“便宜没好货”到“贵得有底气”,只用了不到十年。

二、为什么合资车“贱卖”?不是心软,是活命

很多人以为合资降价是“良心发现”,其实是被逼到墙角的反扑。

第一,电动化转型迟缓,燃油车成了“负资产”。

德系、日系在电动车研发上普遍慢半拍。等到中国新势力已经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建立起技术壁垒时,他们还在优化2.0T发动机的热效率。结果就是:油车卖不动,电车没人买。

以某日系品牌为例,2023年其电动车在中国销量不足预期的30%,而燃油车同比下滑超25%。库存压力巨大,只能靠降价清仓。

屠龙者终成恶龙?为何合资车越卖越便宜,国产车越卖越贵?-有驾

第二,品牌光环褪色,消费者不再为“标”买单。

过去,“德系品质”“日系耐用”是铁律。但现在,国产车的做工、用料、智能化早已追平甚至反超。一位老车主说:“我儿子开比亚迪,语音能控制空调、导航、车窗,我这辆‘高级’奥迪还得手动调,谁更现代?”

第三,渠道成本高企,降价是最后的武器。

合资品牌依赖传统4S体系,层层代理、营销费用高昂。在销量下滑时,唯有降价才能维持经销商生存。否则,不是车卖不出去,而是整个销售网络要崩。

三、国产车为什么越来越贵?不是膨胀,是“身份焦虑”

如果说合资降价是“求生”,那国产涨价就是“求变”——它们不想再当“性价比刺客”,而要成为“价值定义者”。

1. 技术堆叠,成本确实上去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为何合资车越卖越便宜,国产车越卖越贵?-有驾

今天的国产车,早已不是“发动机+四个轮子”。激光雷达、高阶智驾、800V快充、空气悬架、AR-HUD……这些配置不再是豪车专属。而每一项,都是真金白银。

比如,一套城市NOA智驾系统,研发成本分摊到每辆车就是上万元。你说它贵?可用户真买账。2024年,搭载L2+以上智驾的国产车销量同比增长87%。

2. 品牌向上,必须“贵”得有理由

小米SU7卖21.58万起,雷军说“我们不便宜”。为什么敢这么定价?因为他要对标保时捷,要进入“高端俱乐部”。价格本身就是门槛,是身份的象征。

同样,理想、蔚来、问界都在讲“家庭科技旗舰”“移动第三空间”,这些概念注定无法便宜。你不能一边骂国产车没品牌,一边又要求它卖7万块。

3. 用户变了:年轻人不再只看“价”,更看“值”

我朋友去年换车,从本田XR-V换成深蓝S7。他说:“以前觉得合资是面子,现在觉得国产是里子。车机流畅、座椅加热、对外放电,这些细节才叫生活。”

屠龙者终成恶龙?为何合资车越卖越便宜,国产车越卖越贵?-有驾

这代消费者成长于智能时代,他们愿意为体验付费,而不是为“标”埋单。国产车正好抓住了这个心理跃迁。

四、但危险也在逼近:当“屠龙者”开始收“龙税”

这里我们必须反问一句:国产车的涨价,到底是因为“值”,还是因为“敢”?

有些品牌开始露出“龙”的姿态。比如:

同一款车,基础版配置极低,想用L2智驾?加1.5万选装。

车机系统免费用三年,第四年起每年收999服务费。

电池租赁方案复杂得像金融产品,消费者根本算不清账。

屠龙者终成恶龙?为何合资车越卖越便宜,国产车越卖越贵?-有驾

这像不像当年被我们唾弃的“德系套路”?更讽刺的是,一些新势力的售后服务价格,已经看齐BBA。

我们推翻了旧秩序,是不是又要建立一个新垄断?

五、未来的车市,或许没有“龙”,只有“适者”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屠龙者会变成龙吗?

也许答案是:不一定,但他们必须学会“像龙一样思考”。

市场的本质是动态平衡。合资降价,不是认输,而是适应;国产涨价,不是背叛,而是进化。真正决定价格的,从来不是“你是谁”,而是“你能给什么”。

屠龙者终成恶龙?为何合资车越卖越便宜,国产车越卖越贵?-有驾

未来会怎样?

10万以内市场,将是合资与低端新能源的“血海”战场,拼的是成本控制与渠道韧性。

15-25万区间,是国产主力阵地,拼智能化、服务体验与用户运营。

30万以上,将上演“新豪华”之争,小米、蔚来、理想 vs BBA,比的不是标,而是生态。

最后留一个问题给你:

当一辆比亚迪卖到40万,一辆大众卖到12万,我们到底是摆脱了“崇洋媚外”,还是陷入了新的“价格迷信”?

屠龙者终成恶龙?为何合资车越卖越便宜,国产车越卖越贵?-有驾

或许,真正的自由不是谁更贵,而是我们终于可以不再用价格,去判断一辆车的灵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