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要卖自己的车了,这个消息在汽车圈和数码圈同时炸开了锅。不是简单的平台代售,而是联合广汽、宁德时代实打实造了台新车,并且敲定在双 11 期间正式发布,京东平台独家销售。最让人好奇的是那句宣传 ——“买车像买手机一样方便”,要知道汽车可是几十万的大件,这种 “轻量化” 的消费体验,真的能实现吗?
先看这台新车的 “基因”,能看出三方分工很明确。广汽负责 “造得好”,作为老牌车企,它拿出了欧双五星安全标准和灯塔工厂的品控体系,把整车制造的底子打牢。有知情人士透露,新车大概率是广汽埃安 UT 的换电版本,不过针对京东用户的需求做了调整,原本 10 万级的 A 级掀背轿车,可能会往更贴合家庭需求的方向优化。宁德时代则搞定了最核心的补能问题,搭载 “巧克力换电” 方案,这意味着以后没电了不用等充电,三分钟换块电池就能走,比加油还省事。
而京东的角色,是把 “买车” 这件事彻底互联网化。它早就通过用户调研收集了上万个需求,小到内饰颜色偏好,大到续航里程期待,这些数据直接反哺了新车设计。更关键的是销售环节,就像在京东买手机一样,打开 APP 就能看到清晰的配置表和透明价格,没有线下 4S 店的推销套路。选好配置后,支持分期货款,甚至能直接用京东白条支付,支付完成后不用自己跑车管所,京东会联动线下服务点帮忙办上牌、买保险,最后还能选上门交车,在家门口就能收新车。
这种模式精准戳中了传统购车的痛点。以前买台车,至少要跑三四个 4S 店比价,每个销售报的价格都藏着猫腻,光是砍价就得费半天劲。提车时还要抱着一堆材料跑车管所,验车、选号、办保险,一套流程下来至少耗一天。现在这些麻烦事全被京东的服务闭环解决了,从选车到提车,线上能搞定八成流程,剩下的线下环节也有人代办,确实有了点 “下单手机隔天收货” 的便捷感。
新车的定位也很聪明,瞄准了 15 万级纯电家用市场,这个价位段的 MPV 和大空间车型里,能支持换电的几乎是空白。比亚迪宋 MAX EV、吉利嘉际 PHEV 定价都在 16 万以上,目前还没有换电版本,广汽自家的高端车型又要 20 万起,这台新车刚好卡在了性价比的缺口上。对二胎家庭来说,大空间能满足日常出行,换电技术又解决了续航焦虑;对城市通勤族来说,100kW 的电机动力足够,330 公里的续航也能覆盖一周的通勤需求,30%-80% 快充只要 24 分钟,补能灵活得很。
不过买车毕竟不是买手机,服务闭环能不能跟上是关键。京东早就铺好了后手,它全国有近 3000 家自营养车门店,还有四万多家合作门店,不管是保养、维修还是换电池,基本都能就近找到网点。宁德时代的换电网点也在快速扩张,目前已经覆盖了大部分一二线城市,后续还会跟着京东的用户分布持续加密。这种 “销售 + 服务 + 补能” 的全链路布局,才是 “像买手机一样方便” 的底气所在。
从行业角度看,这场合作更像一次 “生态试验”。广汽不用砸钱自建线上渠道和换电网络,就能触达京东的海量用户;宁德时代从 “电池供应商” 变成了 “能源服务商”,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京东则把零售逻辑成功植入汽车行业,完善了自己的出行生态版图。三方各司其职又相互补位,把汽车从单纯的机械产品,变成了 “硬件 + 软件 + 服务” 的集成终端。
距离双 11 越来越近,京东 APP 上的新车预约页面已经有不少人关注。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不管这场行业试验最终结果如何,能享受到更透明的价格、更省心的流程、更便捷的服务,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或许过不了多久,我们真的会习惯在购物 APP 上刷到汽车推荐,就像现在刷手机一样自然,而这正是这场跨界合作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