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去销售化浪潮下,买车像逛超市,谁还搭理西装推销?
推开那家城南4S店大门,空调呼呼地吹,沙发是真皮的,我坐下还拿脚踢了两下,就是那种老式馆子味儿。销售小李穿了条亮紫色领带,提醒我:“哥,预算多少先说,配置我给你细挑。”我没搭理,心里其实已经把网上那些参数表和测评翻了个底儿掉。邻居二胖前天还在群里扯淡:“懂车帝上都给拆成渣渣了,4S的那些鬼话还能信?”小李脸有点挂不住,不过嘴皮子还是转得飞快,掏出一本手册,说发动机是啥最新技术,还带什么智能驾控。结果我顺嘴问了一句:“你这车仪表盘还有物理按键没?我怕冬天手湿了滑屏不灵。”他一愣,支吾了半天,说新款只有一排电容。嗯,这一趟,录无语语音发群了。
说起来,这两年买车不像以前那么费劲。年轻娃子们全靠手机,参数对比表自己做,一进店主就开砍价了,不给装饰不要贷款服务费,刷个屏都能挖出来内幕。隔壁小王就是例,进店还跟销售教参数分区,师傅说现在“客户比销售懂还透”,好多时候连车型官网参数错漏都能一条条给逮住。那种,谁以前还在意个后排座椅放倒角度。现在群友都在讨论“无线CarPlay会不定时掉线”,配的音响到底是不是羊毛毡高级版,真跟玩细节一样。
直播带货这茬更是炸锅了。前阵子长城的越野直播,坦克300直接开进西藏怒江,手机画面跟着车在盘山道打滑,弹幕里都在问“卧槽这能过吗?”比亚迪王朝直播间甚至刷了条“已下单”,据群里说有哥们看完直播就去隔壁门店提车了,根本不听销售咋吹。前月小米汽车发布那场,“YU7说都说发布会说像春晚”,雷军还俏皮地问一嘴“今晚谁想试驾?”不过朋友阿翔转头吐槽:“这些大屏动画片有啥用,车还是得看底盘,电池抗不抗冻。”
零推销体验真的蔓延开了。我有次逛市中心蔚来展厅,桌上是咖啡和闲书,没人追着问预算,只是有工程师提起“这车能远程升窗,家里下雨也不怕。”家属带娃去理想门店,皇后座大得能快打麻将了,一堆小孩围着屏幕看动画片,热闹得像幼儿园。朋友笑说:“咱买车的劲,怎么像买纯牛奶,按需自取。”新势力销售直言:“我们现在核心指标是试驾满意,不是成交率,反正用户刷两天社区自己就下定了。”怪不得朋友圈到处晒体验照。
渠道变天,销售转主播都成面对摄像头的主力。一段日系品牌“体验组”段子流传:师傅以前老喊“兄弟再等等,现车快到”,现在直接变成“你还有啥用车需求,我帮你做方案。”我认识的宝马店阿姨,最近跟我说Agent模式就是稳赚不赔,销售成了正经咨询顾问,少了压单气氛。听说广汽埃安那头已经没销售提成,大家就是“产品专员”,专门解决买车纠纷。师傅最近闲聊一嘴:“按原来那传统套路,早完蛋了。”
直营买车像淘电子产品,特斯拉下单全靠官网,蔚来APP直接连上专员,也没人跟你磨价格花样。去年表哥买理想,按手机买奶茶似的先选色再选座,两小时就定下来了。以前还要和销售斗勇,扯一堆里弄里弄。群里大头自嘲:“现在去4S店感觉像去银行柜台,流程干巴巴,没啥人情味。”
冷门配置,也许外头车评视频讲得少。听社区老师傅提过,理想L9有隔音降噪主动补偿,不过碰上马上隧道会卡耳塞,冬天电动门推拉易积水(这算车主群体内八卦了,听说以后要用全封闭结构)。蔚来老车友讲,他们早些年新款座椅有控温装置,结果一到云南没法适应高海拔气压自动降温,温度忽冷忽热。还有一次群友现场直播新车挂倒挡后备箱弹开,底盘师傅现场调侃:“这波是工厂马虎了,赶紧回厂升级下电子程序。”
维修也有八卦。二手群里流传“凯美瑞换电瓶贵得离谱,师傅说原厂那货小作坊都得抢破头。”有人误会过雷达配置,明明写了主动刹车,但到用时才发现只是低速辅助。还有一回新能源车友说手机App远程启动失灵,老技师直接给出“重启车机,关上App,三个来回就好了”,事实证明车载电控就是有点脾气。
前些日子,小区门口传来一轿车倒车撞柱子,自动紧急制动装置愣是没反应,原厂说是传感器早上沾了露水,唉。这种冷门小事故,报修还得等特定技师,日常养护也只敢信老王给的口头建议:“哥们别信贴吧那套,轮胎气压还是得四季自己盯着。”
转眼又到月底。我今早去开车库门,门口的销售人影没了,只见隔壁理想店的新服务员围着车主跟娃递水请坐,路过都能顺手拿两颗糖。小王说现在挑车买,不再听谁嘴上讲,自己多年车友群里攒下经验,看直播就能下单。新老车碰头,总觉得,买车像买煮蛋,方便得没啥仪式感——也不是坏事。
这些事说出来,半真半假,也许再过几年,所谓销售全变成上门送钥匙的专员了。那谁还关心西装革履怎么套话?喝完咖啡,钥匙在手,走人就是。哪天车主群又有人晒工厂回炉升级的故事,估计新零售又升级了。有一回师傅调侃:“真要卖车,还得是帮客户扎安全带,递冰水那种老派贴心。”这话说得好,新人都忙着做直营,其实,老道的服务味儿还没失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