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车龄打五折,二手电车是“捡漏”还是“踩坑”?

一年车龄打五折,二手电车是“捡漏”还是“踩坑”?-有驾

王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他刚刚以不到21万元的价格,购入了一辆某造车新势力2024款主力畅销车型。这辆才行驶1.2万公里的车,还额外选配了智能交互系统,而当初新车落地价约为33万元。

相当于不到一年时间,他就省下了超过12万元。像这样的折扣幅度,在当下的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并不少见。

☆ 价格暴跌,二手电车成为性价比之选

2025年,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异常火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全国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同比增长接近四成。仅6月份,全国就卖了14.11万辆新能源二手车,比去年同期上涨64%。

价格优势是吸引消费者的首要因素。一位二手车商坦言:“现在新能源二手车常是‘落地即八折,三年剩四折’。”

想尝鲜又怕多花钱的通勤族、需要家庭第二辆车的家庭用户,都将二手新能源车视为“入门首选”。他们花更少的钱,就能享受到免购置税、用着省钱、绿牌的好处。

一年车龄打五折,二手电车是“捡漏”还是“踩坑”?-有驾

☆ 血亏与血赚,买卖双方的利益拉锯战

在新能源二手车的产业链里,一手车主是最先被贬值“收割”的群体。

去年年中以8万元价格购入比亚迪秦的一位车主,在今年以4万元的价格把车卖给了二手车商。“一年亏掉一半,比预想中狠多了,相当于白扔了4万。”

另一位在三年前以25万元购入比亚迪汉dmi的车主,从车商那里问到的收购价直接来到了6万元,相当于在三年时间亏掉19万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新能源车三年平均残值率仅剩32.5%,比燃油车低了足足15个百分点。

新车迭代节奏太快,是新能源二手车贬值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某线下二手车商表示:“有的一年甚至半年就更新一代,新一代车型不仅续航、智能配置更高,定价反而比上一代还低。”

这种“新老价格倒挂”的情况直接拉低了同品牌二手车型的回收价。二手车商不得不压价收车,否则根本卖不出去。

☆ 信息不透明,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最大障碍

与燃油车不同,新能源二手车的核心价值高度集中在动力电池上,它不仅直接决定车辆的续航里程与使用安全,更占据着整车残值的近半比重。

然而,动力电池的健康度、维修历史、质保状态等关键信息,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化鉴定体系。

一位二手车商表示:“你根本没法凭肉眼判断电池有没有暗损,就算用检测设备,也只能测个大概健康度。真要是后续出问题,换块电池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

车辆过户后大概率脱保,也是让买家望而却步的原因。一位购买了新能源二手车的车主告诉Tech星球,虽然他买的车大毛病没有,但小问题不断出现。“因为没有质保,就需要自己去找问题、修车,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钱。”

他坦言,当初满心以为能捡个漏,现在却觉得省的钱还不够填维修的小坑。

一年车龄打五折,二手电车是“捡漏”还是“踩坑”?-有驾

☆ 风险高企,车商们的谨慎与规避

尽管新能源二手车的市场交易量持续攀升,但对身处其中的二手车商而言,这门看似热闹的生意实则藏着极高的经营风险。

收新能源车就像收了一个定时炸弹”,北京一位二手车商坦言,有时刚把车收进来,就可能赶上市场降价,一周内亏损大几千元的情况十分常见。

在这样的市场压力下,“快速周转”成了二手车商的生存底线。一位车商强调:“一旦压车周期拉长,别说利润,本金都可能保不住,亏钱是早晚的事。”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5年6月的调研数据直观暴露了行业的周转压力。全行业平均库存周期长达43天,超过35.6%的二手车商库存周期超过30天。

正因如此,二手车商对新能源二手车的筛选变得更严苛。他们会逐一审验车况,把电池衰减程度作为核心评估指标,同时主动避开小众车型或即将推出改款的车型[citation:1。

☆ 规范化之路,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努力

在新能源二手车赛道上,“规范化”始终是悬而未决的命题。

缺乏统一的标准会让消费者因担心车况而犹豫观望,车商也会因难以量化电池价值而不敢轻易收车,最终导致整个市场陷入“买家不敢买、卖家难定价”的僵局。

面对行业困境,主机厂、车商、交易平台并非毫无行动。据公开资料,今年以来,从事新能源第三方检测服务的企业和平台不断涌现。一些检测平台也在联合多家认证二手车平台推动报告标准化。

部分新能源车企尝试通过“官方认证”模式建立信任。蔚来在2021年就推出了官方二手车商城,引进二手车公司合作。

不过这些模式目前仍局限于单一品牌,尚未形成覆盖全行业的统一标准。一位汽车行业人士表示,新能源二手车实现规范化交易,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民生聚光灯#
一年车龄打五折,二手电车是“捡漏”还是“踩坑”?-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