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比亚迪算账差异大:一个急着数钱,一个藏着攒劲?

吉利比亚迪算账差异大:一个急着数钱,一个藏着攒劲?

最近翻车企财报,发现个挺有意思的对比——吉利和比亚迪,同是国产车企里的头部,算起账来竟像俩性格截然的兄弟。

吉利比亚迪算账差异大:一个急着数钱,一个藏着攒劲?-有驾

先说吉利。去年看他们财报,净利润涨得那叫一个猛,业内都在说“吉利赚钱能力强”。但仔细扒拉数据就明白,这钱赚得有点“急”。比如研发投入这块,人家把不少本该算成费用的支出,直接“包装”成资产,分好几年慢慢摊。打个比方,就像你买台电脑,本来该算当月开销,结果吉利非说这电脑能用五年,今年只记五分之一的钱。这么一操作,当年利润就“虚高”了。还有收入确认,有些还没完全交付的车,吉利可能提前算进营收里。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先把饼画到手,再慢慢烙”?

再看比亚迪,反倒像个“抠门的掌柜”。同样做研发,人家恨不能把每分钱都明明白白摊在当年账上。去年财报里,比亚迪研发费用直接飙到200多亿,全是实打实的费用化支出,利润表看着就“肉疼”。更绝的是收入确认,比亚迪的账期卡得死,车没交到用户手里,绝对不提前记账。有次跟做财务的朋友聊,他说:“比亚迪这账算得太实在,利润全藏在研发和供应链里了,外人看着赚得少,实际底子厚着呢。”

这俩操作差异,本质上是发展思路的不同。吉利这些年扩张快,新能源转型压力大,急着用利润数据给市场信心,吸引投资。就像跑马拉松的人,中途猛灌功能饮料,暂时提了速,但后劲得看体力储备。比亚迪则不一样,王传福早说过“技术为王”,这些年砸钱搞电池、芯片、新能源全产业链,利润藏得深,其实是把钱再投回技术里。就像农民存粮食,今年少卖点,明年种子化肥备足了,收成反而更好。

数据最能说话。看近三年财报,吉利净利润年增长率平均在30%以上,但研发投入占比始终卡在5%-6%;比亚迪净利润增长看着没那么猛,去年才刚破百亿,可研发投入占比年年涨,今年直接冲到6.5%。更关键的是现金流——吉利账面现金流看着漂亮,可不少是融资来的;比亚迪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三年超400亿,自己造血能力扎实得很。

有人说吉利“竭泽而渔”,有人劝比亚迪“别太保守”。其实各有各的理。吉利的激进,是转型期的无奈——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新能源还没完全接棒,得用利润数据稳住投资者,不然资金链一断,转型就成了空话。比亚迪的保守,是底气足的表现——全产业链布局完成后,技术带来的利润增长是滚雪球式的,现在藏点利润,未来爆发起来更猛。

举个简单例子,前两年特斯拉刚崛起那会儿,也被说“不赚钱”,可人家把钱全砸进超级工厂和4680电池,现在降价都能赚。比亚迪现在的情况像极了当年的特斯拉,技术投入到了临界点,等DM-i混动、刀片电池、天神之眼这些技术全面落地,利润不得像开了闸的水龙头?

再想想,车企的终极较量从来不是眼前那点利润,而是谁能笑到最后。吉利现在急着数钱,是为了解决“活下去”的问题;比亚迪藏着攒劲,是为了“活得更好”。但市场不会一直给机会——吉利的激进能不能转化为长期竞争力?比亚迪的保守会不会错过市场窗口?

时间会给出答案。就像老话说的:“财不入急门,福不藏不住。”

(数据来源:吉利汽车2023-2025年年度报告、比亚迪2023-2025年年度报告、Wind金融终端)

经典语句: 急功近利易见成效,厚积薄发方得长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