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在问我:“现在买电车,是不是得等等?”我一听就乐了,现在这市场,真是一天一个样。就说增程式电动车吧,以前大家觉得它就是个“过渡技术”,油没纯油车省,电没纯电车彻底,结果你猜怎么着?第二代增程车已经开始进场了,而且一来就支棱起来。
以前的增程车,说白了就是“发动机给电池充电,电池驱动电机”,听着挺美,但实际开起来,高速油耗偏高、动力衰减、充电慢,小毛病也不少。可现在不一样了,800V高压平台+大电池的组合拳一出,直接让增程车“上头”了。这可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从根儿上改了玩法。
拿最近刚亮相的几款新车来说,比如理想L6 Pro、深蓝S07增程版,还有问界新M5,全都是奔着“既要续航长,又要补能快,还得开着爽”去的。以前我们说增程车是“没得选才买”,现在倒好,有些人已经开始把它当首选了,你说这是不是有点打脸?
先说说最直观的——续航和补能。以前增程车最大的痛点是啥?电池小,纯电跑不远,充电又慢。但现在呢?动不动就是30度电起步的大电池,纯电续航轻松干到200公里以上。像深蓝S07那个200Max版,纯电200公里,日常通勤一周一充都够了,真正做到了“可油可电,自由切换”。
更狠的是,800V高压平台来了。以前500V平台,充电从20%到80%要半小时,现在800V,15分钟就能补300公里以上续航,这速度,快赶上加油了。你想想,跑高速中途歇个脚,喝杯咖啡的功夫,电就充得七七八八了,这体验,谁还敢说电车不方便?
再聊聊驾驶感受。很多人觉得增程车就是“平顺有余,激情不足”,可现在的第二代车型,真不是那么回事了。动力系统优化得贼到位,电机响应快,加速猛,像理想L6那种,百公里加速5秒出头,红绿灯起步根本不怕性能车。
而且你别忘了,大电池+800V,不只是为了快充,更是为了持续输出。以前小电池的增程车,跑高速时电机功率一拉高,电池撑不住,发动机就得拼命发电,结果就是噪音大、油耗高。现在大电池就像个“能量水库”,高速巡航时也能靠纯电维持,发动机只在最高效区间工作,油耗直接跌冒烟了,NVH表现也顶呱呱。
智能化这块,第二代增程车更是直接“上桌第一个动筷”。L2级辅助驾驶已经是标配,像理想和问界的NOA(导航辅助驾驶),高速上基本可以放手,自动变道、超车、下匝道一套流,开长途再也不用精神高度紧张了。
座舱体验也卷得不行。大屏、语音交互、AR-HUD,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语音系统,现在都能“可打断、多音区、连续对话”了,你说“打开空调,调到23度”,它立马执行,还不用等你说完再响应,这流畅度,真香。
安全性呢?车身结构、电池防护、主动安全配置,全都拉满了。像理想和问界,全系标配8气囊、L2+级驾驶辅助、高强度钢铝混合车身,碰撞测试成绩个个顶呱呱。电池组更是做了IP68防水、防撞、热失控防护,哪怕你跑山路刮蹭底盘,也不用担心起火,安全感直接拉满。
那咱们来点实在的,横向比一比。
先看理想L6 Pro,这车现在是真火,月销两三万都不带喘气的。优点?空间大、舒适性顶、智能化强,一家五口出门,后排能跷二郎腿,后备箱塞三个行李箱加婴儿车都绰绰有余。缺点也不是没有,底盘调校偏软,过弯侧倾明显,喜欢激烈驾驶的可能会觉得“飘”。而且车机虽然好用,但广告也开始多了,有点劝退老用户。
再看深蓝S07增程版,性价比这块拿捏得死死的。20万以内能买到800V+200公里纯电续航,价格直接把天都打塌了。内饰质感也不错,后排空间够用,适合年轻小家庭。但品牌影响力还是差了点,售后网点没理想那么多,开去外地自驾游,心里多少有点打鼓。
最后是问界新M5,华为赋能就是不一样,智驾系统直接封神。ADS 3.0一上身,城市NOA都能用,红绿灯识别、无保护左转都不在话下。动力也猛,四驱版百公里4秒级,开起来像辆性能车。可问题是,价格也跟着“走路摇头晃脑”了,顶配快40万,钱包不够厚的真得气得蹦起来。
所以说,第二代增程车,真不是以前那个“老咕噜棒子”了。800V+大电池的组合,让它在续航、补能、动力、智能化上全面进化,已经能和纯电、插混正面刚了。
它不像纯电车那样有里程焦虑,也不像插混那样结构复杂、油耗难控,更不像燃油车那样被政策“追着打”。它就像是个“六边形战士”,哪哪都不错,哪哪都能打。
以前我们说增程是“备胎”,现在呢?不少人已经开始当它是“正宫”了。特别是对那些既想用电的平顺安静,又不想被充电桩绑架的人来说,这波升级,简直是量身定制。
所以问题来了——
这样的第二代增程车,你会考虑入手吗?
要是给你30万预算,你是选理想、深蓝还是问界?
或者,你心里还有别的“神车”?
来聊聊呗,这年头买车,真得好好盘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