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设计掌门谈汽车之美:从梵高到MINI,设计哲学背后的三大秘密

一场春雨过后,上海车展的宝马展台依旧人头攒动。在灯光勾勒出的弧线间,宝马集团设计高级副总裁阿德里安·范·霍伊顿克站在BMW新世代概念车旁,手指轻轻划过车身的曲线,像艺术家欣赏自己的作品。

"你知道梵高为什么伟大吗?"他突然问我,"不是因为他添加了多少细节,而是他知道哪些该舍弃。"这位掌舵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三大品牌设计的荷兰人,用艺术家的眼光审视着每一寸金属与光影。

宝马设计掌门谈汽车之美:从梵高到MINI,设计哲学背后的三大秘密-有驾

"真正的未来感不是堆砌,而是雕塑。设计的终极目标是让复杂变得简单,让技术变得温暖。"

在繁忙的采访间隙,霍伊顿克向我分享了他心中汽车设计的三大秘密,这些理念正引领宝马在智能电动时代重新定义豪华出行。

秘密一:做减法,而非加法

"当今汽车设计最大的误区是什么?"我问。霍伊顿克摇了摇头,"大家总想着不断加东西——更多的屏幕、更多的按钮、更多的线条。但伟大的设计恰恰相反。"

这种"做减法"的设计哲学在宝马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与业内普遍堆砌屏幕和按钮不同,宝马坚持将车内界面简化为四个核心交互区域:视平线全景显示、3D抬头显示、智控方向盘和向心中控屏。

"我们在做减法的过程中花了四年时间,测试了超过2500小时。"霍伊顿克说这话时,眼神里闪烁着设计师特有的固执,"简约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每一次交互更加自然。"

有趣的是,这种极简哲学在MINI品牌上表现得更为彻底。他指着不远处的全新电动MINI Cooper说:"看到了吗?我们只保留了三个基本元素——方向盘、圆形中央显示屏和拨杆开关,这正是向1959年经典Mini的致敬。"

秘密二:以人为本,而非技术至上

在技术狂飙突进的今天,霍伊顿克却反其道而行。"智能不是让汽车变成iPhone,而是让它更懂人。"

宝马设计掌门谈汽车之美:从梵高到MINI,设计哲学背后的三大秘密-有驾

拿宝马新世代"驾控超级大脑"为例,它不是用技术取代驾驶者,而是增强驾驶体验。据悉,这套系统将动力传动、制动、能量回收及转向等核心功能整合在一起,指令处理时延缩短至1毫秒,比以往系统快10倍。

"宝马不生产车轮上的智能设备,我们将智能真正融入汽车。"高翔的这句话被霍伊顿克引用时,他特意加重了语气。

对话中,霍伊顿克多次提到"视觉锥"设计理念。这是宝马全新人机交互的核心——通过分层设计引导"视线始终向前",最小化视线转移。"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不把全部功能都放在中控屏上吗?因为每一次视线转移都是潜在的风险。"

秘密三:革新中的传承

宝马设计掌门谈汽车之美:从梵高到MINI,设计哲学背后的三大秘密-有驾

办公室里,霍伊顿克的电脑屏保是一台1972年的蓝旗亚Stratos Zero概念车。"这台车当年用的零件比现代车灯还少,却被永远记住了。"

这种对经典的敬畏,与对创新的渴望,构成了宝马设计的辩证法。新世代车型上,标志性的霍夫迈斯特弯角(Hofmeister kink)以光带形式重现,双肾格栅进化为可编程LED矩阵,却依然能一眼认出是宝马。

"设计不是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而是让传统在新时代有了新的解读。"这句话或许能解释为何宝马的新设计屡遭争议却最终被市场接受——它们挑战着审美惯性,却不失品牌灵魂。

说起争议,霍伊顿克反而更兴奋了:"当年4系大鼻孔被骂成那样,现在呢?月销破万,真香定律永不缺席。"他掏出手机给我看一张数据图:那些骂得最狠的键盘侠和最终买单的车主,地理分布高度重合。"人性就是这样,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未来已来,却仍是宝马

从设计草图到上海车展的展台,宝马新世代车型走了漫长的路。首款中国专属新世代车型BMWiX3L已在沈阳下线开始测试,计划2026年正式上市。

当车灯亮起的那一刻,霍伊顿克说他总能感受到一种时空折叠——既能看到1962年拯救宝马的经典车型的影子,又能预见未来十年出行的模样。

"新世代是宝马面向未来写的一本新书。"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的这句话,或许是对这场设计革命最好的注脚。

而这本书的第一章,正从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徐徐展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