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万起,吉利这台SUV上市13分钟订单破万,4S店展厅挤得像菜市场抢打折鸡蛋
上周四下午两点,杭州文一路的吉利4S店展厅里挤进来四十多号人,全围着那台蓝色的博越。销售小王后来跟我说,他干了六年从没见过这阵仗——系统后台订单数字跳得跟疯了似的,平均每秒钟进来三台,13分钟后技术部打电话来说服务器扛不住了。更邪门的是隔壁本田店只有七八个人在转悠,还有三个是来保养的老客户。
这事儿其实不难理解。博越这代新车把价格砍到9万多,原本标着14.98万的配置清单一项没少,AR抬头显示、真皮座椅、全景天窗该给的都给了。我之前试驾过一周,城里跑了三百多公里,表显油耗6.3升,比我那台开了五年的日系轿车还省两毛钱一公里。
底盘用的是沃尔沃那套CMA架构,听着挺悬乎,实际感受就是过南二环那个破损路段时,悬挂能把坑洼消化得挺干净,不会让后排老人家一路上下颠簸。高速并线也稳,方向盘回正力度适中,不像某些车那样轻飘飘让人心里没底。测试数据显示制动距离35.8米,比同价位那台销量靠前的国产SUV短了四米多——虽然平时用不上急刹,但万一碰上突发状况,这几米或许就决定了事故严不严重。
动力系统搞了个AI调教,说白了就是车子会记你的驾驶习惯。我每天早上七点半走天目山路上班,那段路三个红绿灯接着一个长上坡,开了几天后发现它会在上坡前主动降到四挡,动力储备明显比刚提车时充足。市区堵车时换挡又变得特别柔和,我妈坐后排看手机都不晕了。油耗确实有在往下掉,第三箱油加满后平均下来比第一箱省了差不多一升。
中控那块屏幕够大够清楚,抬头显示能把红绿灯倒计时直接投在玻璃上。在体育场路和建国路那个路口特别实用,余光扫一眼就知道还剩几秒,不用像以前那样探着脖子看信号灯。语音助手识别率挺高,我杭州话夹着普通话说“打开副驾驶车窗三分之一”,它也能准确执行,比我上一台车那个只会装傻的车机强太多。
后排空间确实宽敞,我一米七八的身高坐进去,膝盖离前排椅背还有两拳距离,中间地台基本全平,翘二郎腿毫无压力。后备箱除了常规的六百多升容积,底板下面还藏了个隔层,放工具箱和急救包正好,不占地方也不显眼。上个月带家人去千岛湖,把后排座椅放倒后铺了层防潮垫,两个成年人躺着睡一宿也不算太委屈。
座椅坐起来舒服,海绵厚实有支撑,开两个小时腰也不疼。前排加热通风按摩功能都有,夏天出汗不粘背,冬天预热十分钟屁股就暖和了。皮质摸着细腻,缝线工整,至少看着不廉价。这配置搁五年前得加到二十万往上的车型才舍得给,现在十万出头就标配了。
辅助驾驶该有的都有。高速上开自适应巡航,跟车距离保持得稳当,不会忽远忽近让后车按喇叭。盲区监测挺灵敏,变道时只要后方有车靠近,后视镜就会亮黄灯提醒。开门预警也实用,我媳妇有次停路边准备开门,刚拉把手就响了警报,一辆外卖电瓶车擦着车门飞过去,吓得够呛。
外观设计属于耐看型,前脸格栅辨识度高,双色车顶看着精神。内饰用了木纹饰板和大面积软包,摸起来比硬塑料强不少。那些什么山水意境的宣传说辞听听就行,好不好看还得自己去店里实车对比。
说到底这车能在这么短时间里积累上万订单,无非是把买家真正在意的东西都做到位了——空间够大,配置够全,开起来省心,价格还便诚得有点离谱。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名词,看着唬人,实际用起来就是让日常驾驶更轻松一点,仅此而已。
市场反应最真实。以前合资品牌靠牌子溢价吃得挺香,现在面对国产车这波猛攻,多少显得有些招架不住。我那个开了十年本田的朋友上周也去看了博越,回来跟我说:“配置差距太大了,同样价钱买合资车感觉像冤大头。”当然选车这事儿因人而异,有人看重品牌,有人在乎性价比,没有绝对的对错。只不过现在同样的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对消费者来说总归是好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