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困局解码:合资失速、自主巨亏,华为能否成为战略破局点?

"上汽要学会跪着做人。"这句出自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的发言,折射出这家中国最大汽车集团正面临的转型阵痛。2025年上半年,上汽交出了一份矛盾的成绩单:营收2995.88亿元同比增长5.23%,净利润却下滑9.21%至60.18亿元。曾经日赚1亿的巨头,如今净利润不足2021年巅峰时期的一半。

上汽困局解码:合资失速、自主巨亏,华为能否成为战略破局点?-有驾
image

半年报里的矛盾信号:销量增长为何带不动利润?

上汽集团上半年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但营收增速仅5.23%。单车均价从15.58万元降至14.59万元,暴露出"以价换量"策略的代价。更严峻的是,这已是连续两个半年报净利润下滑,且跌幅从6.45%扩大至9.21%。

上汽困局解码:合资失速、自主巨亏,华为能否成为战略破局点?-有驾
image

对比2021年上半年133.14亿元的净利润峰值,如今业绩缩水超50%。尽管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1.55%至86.15亿元,但管理费用仍微增0.88%,反映出转型期成本控制的局限性。

合资板块崩塌:昔日利润奶牛为何不产奶?

上汽大众8个月中仅6月、8月实现增长,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3.89%。产品迭代滞后与新能源转型迟缓,使其在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冲击下节节败退。

上汽困局解码:合资失速、自主巨亏,华为能否成为战略破局点?-有驾
image

上汽奥迪则陷入品牌认知危机。一汽奥迪以"四环才是奥迪"的舆论狙击,直指其AUDI字母标的身份争议。尽管上汽奥迪强调"回归初心",但高端化战略已遭遇消费者认知障碍。

合资模式红利消退已成行业共性。外资技术输出减弱叠加自主品牌崛起,上汽通用五菱等合资企业同样面临增长瓶颈。

自主转型阵痛:新能源豪赌下的财务黑洞

智己汽车上半年净亏损18.25亿元,销量同比下滑14.67%,与年销10万辆目标相去甚远。尽管新能源车整体销量增长40.2%,但研发投入激增、价格战压力与供应链成本高企,使自主板块陷入"越卖越亏"的怪圈。

这种战略性亏损背后,是传统车企向电动化转型的普遍困境。上汽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虽提升至63.5%,但盈利结构仍未实现质的突破。

华为合作迷局:是技术救星还是舆论陷阱?

上汽采取双线合作:OPPO负责车机系统,华为提供智驾方案。但名爵因金融服务费乱象遭投诉,尚界H5被指配置宣传玩文字游戏,暴露出协同短板。

更核心的矛盾在于"灵魂论"争议。与长安、赛力斯不同,上汽坚持主导研发,华为仅作供应商。这种折中模式能否在智能化竞赛中后来居上,仍需市场验证。

破局之道:上汽需要怎样的战略重构?

上汽站在十字路口:燃油车清库存与新能源高端化如何平衡?全栈自研与开放合作怎样取舍?合资板块话语权争夺何时破局?当"跪着做人"成为生存哲学,这家老牌车企的2025窗口期正在倒计时。

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下,没有永远的巨头,只有永恒的转型。上汽的困境,恰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缩影——不破不立,但破局之刃究竟在谁手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