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车主在日常用车过程中,都会遇到车辆动力下降、加速感觉乏力的情况,同时还伴随着油耗的明显增加,百公里油耗甚至会比以往高出一到两个油。
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人会认为是节气门脏了、喷油嘴堵了,或者油路需要清洗,但在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和保养后,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其实,一个经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部件,可能才是问题的根源,那就是发动机的火花塞。
更换火花塞在许多人看来是一项非常简单的操作,无非是拆下旧的,再装上新的。
但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操作,如果处理不当,轻则白花钱,重则可能导致发动机出现严重故障,比如点火线圈烧毁、气缸拉伤,最终不得不花费数千元进行大修。
因此,了解火花塞的工作状态,并掌握正确的更换方法,对于每一位车主来说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纠正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即“只要汽车能正常启动,火花塞就是好的”。
汽车能够点火启动,仅仅代表火花塞还具备最基本的功能,但这远不等于它的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这就好比一个灯泡,即使它亮度已经衰减到原来的一半,但它依然能亮,可照明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当火花塞性能下降时,汽车会通过一系列“信号”向车主发出警示。
第一个明显的信号是怠速抖动。
当您在等红灯或临时停车时,如果感觉到方向盘或座椅传来非正常的、有规律的轻微抖动,同时观察到转速表指针在小范围内不稳定地摆动,这很可能就是因为某个或多个气缸的火花塞点火能量不足,导致混合气燃烧不完全,从而破坏了发动机运转的平顺性。
第二个信号是加速过程中的顿挫感。
当您深踩油门试图超车或上坡时,感觉车辆的动力响应迟缓,车身会出现“一冲一顿”的现象,仿佛燃油供应不畅。
这同样是火花塞性能衰退的典型表现,虚弱的电火花无法迅速、完全地点燃被压缩的混合气,导致动力输出断断续续。
如果长期忽视这个问题,未充分燃烧的汽油会进入排气系统,在高温的三元催化器中再次燃烧,极易将其烧毁,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除了通过车辆表现来判断,我们还应该主动根据行驶里程和使用环境来评估火花塞的寿命。
火花塞作为消耗品,其使用寿命是有限的。
最基础的镍合金火花塞,通常建议的更换周期在3万公里左右;性能更好的铂金和铱金火花塞,寿命则可以延长至6到8万公里。
这个里程数只是一个参考值,实际的更换周期与驾驶习惯和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长期在市区拥堵路段行驶,车辆频繁启停,发动机长时间处于低速运行状态,更容易产生积碳,这会大大缩短火花塞的有效寿命。
因此,达到建议的更换里程后,即便车辆没有出现明显异常,也应该进行检查,防患于未然。
在选择新的火花塞时,精准匹配车型是重中之重,绝不能随意购买。
现在网络购物非常便捷,许多车主为了节省成本会选择自行网购火花塞。
一些商家宣称的“通用款”或者仅凭螺纹尺寸相同就判断可以使用的做法,存在巨大的风险。
火花塞有一个极其关键的参数叫做“热值”,它代表了火花塞自身的散热能力。
不同类型、不同技术的发动机,其燃烧室的工作温度和压力千差万别,因此需要匹配不同热值的火花塞。
如果给一台高功率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错误地安装了热值过低的火花塞,火花塞的裙部温度会因为散热不及时而过高,可能导致混合气在火花塞正常点火前就被炽热的电极引燃,形成“早燃”或“爆震”,严重时甚至会烧熔活塞顶部。
反之,如果给一台普通自然吸气发动机安装了热值过高的火花塞,其工作温度又可能过低,无法达到自我清洁的温度,导致积碳迅速堆积,最终造成点火失败。
最可靠的选购方法是查阅车辆的使用说明书,上面明确记载了原厂推荐的火花塞型号,按照这个型号购买绝不会出错。
如果说明书遗失,也可以通过汽车品牌的官方网站或授权渠道,输入车辆的具体信息来查询匹配的型号。
掌握了正确的选购方法后,更换过程中的操作细节同样不容忽视。
一个规范的更换流程可以分为五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务必在冷车状态下进行操作。
刚刚熄火的发动机温度极高,不仅容易烫伤操作者,更重要的是,由于发动机缸体(通常为铝合金)和火花塞(钢材)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高温下拆卸火花塞,有可能会损坏缸体上的精密螺纹。
建议车辆至少熄火静置两小时以上再进行操作。
第二步,在拆卸旧火花塞之前,必须彻底清洁其周围区域。
使用毛刷和高压气枪,将火花塞孔洞周围的灰尘、油污、沙粒等杂物清理干净。
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一旦有硬质颗粒在拆卸过程中掉入气缸内部,这些颗粒会在活塞的高速往复运动中,像砂纸一样划伤气缸壁,造成不可逆的“拉缸”损伤,修复成本极高。
第三步,进行新旧对比和检查。
将新旧火花塞放在一起,仔细核对螺纹长度、直径、电极形状等是否完全一致。
同时,要检查新火花塞的电极间隙,因为在运输途中可能因磕碰而发生变化。
使用塞尺测量间隙值,并根据车辆说明书上的标准数据(通常在0.7-1.1毫米之间)进行微调,确保最佳的点火效果。
第四步,安装时应先用手将火花塞拧入螺纹孔,确保过程顺畅无阻力,这是为了防止螺纹错位。
当用手拧紧后,再使用扭矩扳手按照厂家规定的扭矩值(普通家用车一般在15-25牛·米)进行最后的紧固。
切忌凭感觉盲目用力,拧得过松会导致气缸漏气、密封不严,拧得过紧则可能损伤螺纹甚至拧断火花塞。
第五步,确保安装新的密封垫圈。
大部分火花塞都配有一次性的金属垫圈,它的作用是保证燃烧室的密封。
旧的垫圈在一次紧固后已经发生塑性变形,失去了密封能力,绝不能重复使用。
最后,对于一些特殊车型,如涡轮增压和混合动力汽车,火花塞的更换策略也有所不同。
涡轮增压发动机由于工作时缸内压力和温度更高,对火花塞的性能要求也更为苛刻,其损耗速度会比同材质用在自然吸气发动机上更快。
因此,建议涡轮车主适当提前更换周期,例如,一款标称8万公里寿命的火花塞,在涡轮车上使用到6万公里左右就应该重点检查。
而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其发动机需要频繁地启动和停止以配合电动机工作,火花塞的点火次数远超于传统燃油车,电极磨损也更快,建议将检查周期缩短至5万公里左右,一旦发现磨损严重或积碳过多,就应及时更换,以保障整个混动系统的平稳运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