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机油别乱用高粘度机油,原因很简单,修车师傅都这么说

在咱们有车一族的生活里,恐怕没什么比发现爱车开始“烧机油”更让人心烦的了。

仪表盘上的机油灯偶尔闪烁,或者每次保养时发现机油尺的刻度下降得特别快,都像是一个警钟,敲得车主心里直发慌。

这时候,很多朋友,特别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可能会给出一个看似特别有道理的建议:换粘度高一点的机油试试,比如原来用5W-30的,现在换成5W-40或者10W-50的,机油稠了,不就不容易从缝隙里漏出去了吗?

烧机油别乱用高粘度机油,原因很简单,修车师傅都这么说-有驾

这个法子听起来就像是用更稠的面糊去补一个漏水的盆,简单直接。

然而,这个在车友圈里广为流传的“偏方”,实际上可能是在给您的爱车“饮鸩止渴”,短期看似乎有点效果,长期下来却会对发动机造成更深层次的伤害。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事儿里里外外给您说明白。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高粘度机油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机油的粘度,说白了就是它的稠稀程度。

高粘度机油就像我们家里用的蜂蜜或者熬好的米粥,感觉上黏糊糊的,流动起来很慢。

而低粘度机油呢,就更像是豆浆或者水,很稀,流动性特别好。

大家之所以会想到用高粘度机油来应对烧机油,就是看中了它的“稠”。

他们觉得,发动机老了,内部零件比如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因为磨损,间隙变大了,用稠一点的机油,正好能把这些变大的缝隙给填满,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机油自然就不容易跑到燃烧室里被烧掉了。

这个想法不能说完全没道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它确实能暂时性地减缓机油的消耗速度,让您感觉问题好像解决了。

但问题是,发动机的运转是一个极其精密和复杂的过程,您只考虑了“堵漏”,却忽略了机油更重要的本职工作——润滑和散热,而高粘度恰恰在这两方面会带来大麻烦。

第一个大麻烦,就是流动性差带来的严重磨损,尤其是在冷启动的时候。

您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您的车在停车场停了一整夜,特别是在咱们中国北方的冬天,气温零下十几度。

所有的机油都因为重力作用,回流到了发动机最下方的油底壳里。

当您第二天早上拧动钥匙启动汽车的那一瞬间,机油泵会立刻开始工作,把油底壳里的机油抽上来,输送到发动机的每一个需要润滑的角落,比如曲轴、凸轮轴、活塞等等。

这是一个争分夺秒的过程。

对于正常的、流动性好的机油来说,它能很快地被泵送到位,在金属部件之间形成一层保护油膜,避免它们直接接触摩擦。

烧机油别乱用高粘度机油,原因很简单,修车师傅都这么说-有驾

但如果您用的是高粘度机油,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在低温下,它变得像牙膏一样粘稠,机油泵需要花更大的力气才能把它抽动,而且它流动的速度非常缓慢。

这就导致在发动机启动后的关键几秒甚至十几秒内,很多顶部的、远端的零件是得不到充分润滑的,处于一种“干磨”的状态。

金属磨金属,那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有研究数据表明,发动机一生中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磨损都发生在冷启动这个阶段。

您为了在后期省下一点机油,却让发动机每天早上都经受一次这样的“酷刑”,长期以往,发动机的磨损速度会大大加快,使用寿命自然也就缩短了。

第二个大麻烦,是它会显著增加发动机的运行负担和燃油消耗。

发动机在工作时,内部的零件是在高速旋转和往复运动的,它们需要克服来自机油的阻力。

机油越稠,这个阻力就越大。

这就好比让您在游泳池里走路,水越深、越粘稠,您走起来就越费劲。

同样的道理,发动机为了带动粘稠的机油循环起来,就必须输出更多的能量,而这些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您加的汽油。

所以,换用高粘度机油后,您会很明显地感觉到车子好像变“肉”了,提速没以前那么轻快了,同时油耗也会不知不觉地往上涨。

根据一些测试,不合理地提高机油粘度等级,可能会让车辆的综合油耗增加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您算一笔账,一年下来多花的油钱,可能早就超过了您省下的那点机油钱,完全是得不偿失。

而且,发动机长期处于这种高负荷的状态下,就像一个人天天背着很重的包袱走路,不仅累,身体还容易发热。

对应到发动机上,就是它的运行温度会更高,散热压力更大,这会加速机油本身的氧化变质,也会对发动机的整体稳定性和性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既然用高粘度机油是个“馊主意”,那面对烧机油,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烧机油别乱用高粘度机油,原因很简单,修车师傅都这么说-有驾

关键在于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烧机油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主要有这么几个“元凶”。

最常见的就是活塞环出了问题。

活塞环是套在活塞上的几个金属圈,它的一大作用就是把气缸壁上多余的机油刮干净,防止机油往上跑到燃烧室。

但如果因为长期使用劣质燃油、机油,或者保养不及时,导致发动机内部产生大量积碳,这些积碳就会把活塞环卡住,让它失去弹性,刮油的功能就失效了,大量的机油就会被留在气缸壁上,参与燃烧。

另一个常见原因是气门油封老化。

气门油封是一个小小的橡胶部件,它的作用是防止机油顺着气门杆流进气缸。

橡胶件最怕的就是高温和时间,用久了就会变硬、开裂,失去密封性,机油就会从这里漏下去。

这种情况通常在车子放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第一次启动时,排气管会冒出一股明显的蓝烟,之后就没了。

此外,像发动机的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PCV阀)堵塞,导致曲轴箱内压力过高,把机油从密封薄弱处压出去,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所以,当您发现车子烧机油时,最正确的做法是去一家专业、信得过的修理厂,让师傅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现在技术很先进,可以用内窥镜直接伸到气缸里,观察活塞顶部的积碳情况和气缸壁的磨损情况,这比猜来猜去要准确得多。

然后根据检查结果来制定维修方案。

如果是积碳导致的活塞环卡滞,问题还不严重的话,可以尝试一些免拆发动机的化学治理方法,比如用专业的设备进行发动机内部清洗,很多时候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如果是气门油封老化,那就需要更换新的油封,虽然也需要拆开一部分发动机,但相比大修,工程量和费用都要小得多。

如果查出来是PCV阀堵了,那最简单,花几十块钱换个新的就行了。

只有当检查确认发动机内部的活塞、缸套等部件已经出现严重磨损,间隙过大,那才到了需要大修发动机的地步。

总而言之,处理烧机油问题,就像是看病,必须先通过详细检查找到病因,然后再采取最合适的治疗手段。

盲目地使用高粘度机油,就像是给一个骨折的病人不停地吃止痛药,虽然暂时不疼了,但骨头永远也长不好,最终只会把小病拖成大病,给您的爱车和您的钱包带来更大的损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