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3异常刹停,车主陷入焦虑,上汽大众智能车怎么了

咱们老百姓买车,图的是什么?

图个安心,图个方便,尤其要是选了挂着“德系品质”金字招牌的车,那心里头的期待就更高了,觉得这钱花得值,买到的是一份稳重和可靠。

可是,现在这个时代变了,汽车越来越像个装着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当这份传统的“可靠”遇上了让人捉摸不透的“智能”,事情就变得有点复杂了。

ID.3异常刹停,车主陷入焦虑,上汽大众智能车怎么了-有驾

上汽大众的ID.3这款车,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它让很多车主深刻体会到,满心欢喜地为德国制造的严谨工艺买单,最后却可能收获一肚子的“智能焦虑”。

这事儿得从一些车主们亲身经历的惊魂一刻说起。

想象一下,您正开着车,在隧道里正常行驶,路况好得很,前面也没车,一切都很平静。

突然之间,您的车子就像被什么东西吓到了一样,没有任何征兆地来了一脚急刹车,瞬间从正常行驶速度降到零,整个人都被安全带勒得生疼。

这可不是电影情节,是一位彭姓ID.3车主的真实遭遇。

万幸的是,当时他后面没跟着车,不然一场追尾事故就在所难免。

事后他去店里检查,工作人员查来查去,最后告诉他:“系统一切正常,没有故障记录。”这事儿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如果这只是一次偶然,或许还能安慰自己是电子系统偶尔抽风,可没想到,半年之后,同样的车,同样是在隧道里,这辆ID.3又一次自作主张地给他来了个急刹停。

ID.3异常刹停,车主陷入焦虑,上汽大众智能车怎么了-有驾

这一次,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后方的车辆躲闪不及,结结实实地撞了上来,车尾被撞得严重变形。

面对这几乎是复制粘贴的两次事故,厂家和经销商的答复依然是“系统检测正常”,然后提出了给三次免费保养作为补偿。

这让车主感到既愤怒又无奈,车子的问题没解决,人还差点出危险,最后就换来几次保养,这显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彭先生的经历并不是个案,在网上搜一搜,会发现很多ID.3车主都在抱怨这个“幽灵刹车”的问题。

大家遇到的情况都差不多,主要集中在进出隧道、经过高架桥底下或者是一些光线明暗变化比较剧烈的路段。

简单来说,就是这辆车的“眼睛”,也就是它的各种传感器和摄像头,在光线突然变化的时候会“犯糊涂”,可能会把地上的影子、伸缩缝,甚至是反光都误判成是障碍物,然后出于“安全第一”的原则,系统就果断替司机踩下了刹车。

这种设计逻辑在实验室里可能得分很高,但在我们日常复杂的道路环境中,却成了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它不知道这一脚急刹车,可能会让后方的车辆反应不及,从而引发更严重的追尾事故。

ID.3异常刹停,车主陷入焦虑,上汽大众智能车怎么了-有驾

买车是为了安全,结果车上最先进的安全系统,反而成了最不安全的因素,这实在是太讽刺了。

如果说“幽灵刹车”是偶尔让人吓出一身冷汗,那车机系统频繁黑屏,就成了悬在很多车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不少车主反映,ID.3的中控屏幕和仪表盘,说黑就黑,毫无预兆。

您想想那个画面,特别是在晚上开高速的时候,车速正快,突然间,显示车速、导航、剩余电量的仪表盘和中控屏全黑了。

那一瞬间,您就跟“盲人”开车一样,不知道自己开多快,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周围漆黑一片,心里该有多慌。

除了黑屏,卡顿、死机、功能错乱也是家常便饭。

大众官方也承认软件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也承诺会通过升级来解决,但问题是,很多车主的故障反反复复,始终得不到根治。

厂家给出的临时解决办法,听起来也让人哭笑不得,居然是“长按电源键重启”或者“锁车等一会儿再开”,这跟我们处理死机的电脑有什么区别?

一辆代表着未来出行方式的智能电动车,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竟然如此原始,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传统车企在软件开发能力上的明显短板。

ID.3异常刹停,车主陷入焦虑,上汽大众智能车怎么了-有驾

除了这些让人心惊胆战的“智能”问题,ID.D3在最基本的动力系统上也让一些车主感到不安。

有的车主说,自己的车停在家里放一晚上,续航里程就能掉一大截,尤其到了冬天,实际能跑的里程和官方宣传的数字差距很大,续航焦虑非常严重。

对此,官方的解释是电池管理系统显示有偏差,建议车主校准一下,但效果并不理想。

比续航缩水更要命的,是行驶中突然失去动力。

网上有不少投诉,说车子开着开着就突然报警,然后动力就没了,只能滑行到路边。

有位车主的新车才开了几百公里就趴窝了,还有的在半年内遭遇了四次失速,甚至不得不在马路中间推车。

厂家对此的解释是,这是车辆的自我保护机制,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时,会主动切断动力以防损坏硬件。

这个解释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却完全忽视了驾驶者的安全。

ID.3异常刹停,车主陷入焦虑,上汽大众智能车怎么了-有驾

在车流滚滚的马路上,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车辆突然失去动力,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危险。

这种为了保护车而牺牲人的安全的逻辑,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说句公道话,大众ID.3这款车并非一无是处。

很多车主都称赞它的驾驶感受,底盘扎实,开起来很有德系车那种厚重稳健的感觉,在机械素质这方面,它依然保持了很高的水准。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有这么多软件问题,它依然能取得不错的销量。

但问题在于,现在的汽车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机械素质比拼了。

当我们的国产新能源品牌,像蔚来、小鹏、理想等等,已经把汽车当成一个智能终端来打造,软件系统快速迭代,用户体验被放在首位的时候,像大众这样的传统巨头,虽然努力追赶,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它们的优势在于过去一百年积累的造车经验,但劣势也恰恰在于这种思维惯性,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理解和掌握“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

车主们遇到的这些刹停、黑屏、失速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软件逻辑的缺陷。

而这些缺陷,在厂家看来可能是需要通过不断升级来修复的BUG,但对于每一个行驶在路上的车主来说,每一次BUG的出现,都可能是一次无法挽回的安全事故。

人们当初选择德系车,是为了一份踏实的品质保障,而如今,这份保障似乎正在被不可靠的智能化所侵蚀,最终留给车主的,只有那句无奈的感慨:“我买的是德系品质,开的却是系统焦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