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09优惠3.1万对决途昂优惠2.4万,2024年中大型SUV谁更值?
六月初的郑州,热浪还没彻底铺开,我跟朋友阿斌坐在路边烧烤摊上,他一边撸串一边刷着手机,说他爸妈最近又催他换车。家里有俩娃,原本那台老CR-V实在是挤得不行。这次目标锁定了20多万级的中大型SUV,他看中了两款:领克09和大众途昂。我嘴里嚼着羊肉串,看着阿斌反复切换网页,一会儿研究价格,一会儿琢磨配置。说实话,这个价位、这个级别的车,还真是让人挑花了眼。
其实像阿斌这样的家庭,在我们小区挺常见。平时接送孩子、偶尔带父母自驾游,对空间和舒适性都有点要求。但大家心里都明白,现在新能源这么火,可燃油车依然有它自己的“铁粉”。身边不少老司机总说:“只要保养得勤快,十几年不是问题。”这句话我听过无数遍,也确实被验证过——我舅舅那台十年前买的大众,到现在跑二十多万公里照样没啥大毛病。
聊回正题,这次主角一个是国产新贵,一个是合资老将,都属于市面上的热门选择,而且优惠幅度也各有千秋:领克09 2024款四驱运动版指导价25.88万元,现在能做到3.1万元现金直降;而大众途昂2024款出众380TSI四驱龙腾版指导价27.9万元,目前普遍能谈到2.4万元左右的优惠。这种价格战,其实最开心的是消费者,但选起来就头疼了。
先说外观吧,我第一次见到领克09是在去年秋天,那时候它刚上市不久,小区门口停了一辆黑色顶配。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前脸竖状格栅配日间行车灯,很抓眼球,有点年轻人的调调。而且隐藏式门把手加上20英寸大轮毂,看起来就是科技感拉满。我表弟当时还吐槽:“这玩意比特斯拉都洋气。”不过邻居老李觉得太张扬,说还是喜欢稳重一点的大众风格。他家去年刚提了一辆新途昂,那贯穿式前脸LOGO很显档次,两侧LED灯组和银色镀铬装饰板搭配得挺讲究。其实这两种风格分野特别明显,一个偏活力运动,一个偏沉稳厚重,各取所需吧。
尺寸方面,其实纸面数据差距真不算大:领克09长5042mm、宽1977mm、高1780mm,轴距2984mm;而途昂则长5052mm、宽1989mm、高1773mm,轴距2980mm。如果不是拿尺子量,你根本察觉不到区别。不过离地间隙倒是真值得一提——180毫米VS160毫米,对于经常跑郊区烂路或者下雨积水的时候,多出来那两厘米心理踏实不少。另外全景天窗也是个分水岭,我媳妇一直念叨想要“阳光洒进来的感觉”,但她发现新途昂竟然没有天窗配置,这一下直接给否掉了。有意思的是,同样都是燃油SUV,但隐藏式门把手这种设计只在国产品牌上看到,大众还是走传统路线,不知道是不是怕年纪大的用户用不惯?
再看尾部设计,两家都用了贯穿式尾灯,只不过细节处理不同。邻居李叔最满意自己新车那个低调排气,“你看不到尾喉才叫高级!”可我另一个同事却觉得双边双出的圆形排气才够味道。“毕竟咱买SUV,就是图个霸气嘛。”
内饰部分,是今年春节期间亲戚聚会让我对比得最直观的一回。当时堂哥刚订完一台顶配领克09,把全家人叫去试乘体验。他媳妇第一个感慨就是座椅舒服,全真皮材质,还有通风加热按摩功能。“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风,再来个按摩,比咱单位沙发还享受!”相较之下,大众途昂虽然主打7座布局,但第三排空间真的局促,小孩坐进去还好,大人基本只能应急。而且后备厢如果七个人满载,只剩286L容量,不放倒座椅的话连两个24寸箱子都费劲。不过灵活性确实强,如果临时需要搬东西,把后排全部放倒可以扩展到2415L,对经常搬家的朋友来说可能更友好一些。
圈子里的老司机还有句顺口溜:“买德系,看机械素质;选国产,要智能体验。”这个话搁在今天尤其准。比如今年春季一次自驾游,我们三台车一起走高速,其中就有一辆最新款的领克09。一路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它那个12英寸主屏+6英寸副屏组合,高通8155芯片带来的流畅度,让导航查资料完全不用掏手机。而且AR导航画面清晰,即使夜晚或复杂立交桥段也不会迷糊方向。有趣的小插曲发生在服务区休息的时候,有朋友想唱歌消遣,用14扬声器BOSE音响直接K歌,全程嗨翻,而旁边另一台大众只能用8扬声器听FM广播,被大家笑称“娱乐方式落伍”。
动力系统部分,今年五一假期返程堵高速的时候终于体会到了区别。我开的正好是一辆借来的大众380TSI(同配置),堵成龟速起步,每踩一下油门响应略慢半拍,而同行另一位兄弟开的就是最新四驱运动版的领克09,加速更轻快些。据他说48V轻混系统起作用明显,高峰超车比较从容。从参数来看254马力对220马力,再加上百公里8秒破百的小优势,在实际城市道路红绿灯抢道场景下确实体感差异存在,不过并非决定性因素。两者油耗表现旗鼓相当,都徘徊在9升上下,每月多花不了几个钱。但维修保养方面,据熟悉修理厂师傅透露,新平台发动机零件成本逐渐持平,不过德系车型小毛病少一些(主要指电子件),但遇到大修费用往往高于自主品牌,这是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小坑点之一。
安全与辅助驾驶这一块,也是年轻家庭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今年初隔壁楼小王老婆学驾照,为此专挑带360°影像和自动泊入功能的新车型练习胆量。他们最后选了支持L2级辅助驾驶的版本,据说变道提醒、透明底盘这些功能帮她规避不少剐蹭风险,相比之下,她爸之前开的旧帕萨特只有基础雷达提示,每次停车靠墙总担心碰坏保险杠。这类智能化提升,对女司机或者技术一般的新手非常友好,也是很多年轻家庭考虑升级的重要理由之一。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为高科技买单。在社区微信群里,经常有人讨论二手残值问题。不少业主认为合资品牌保值率依旧占优,比如三年后的二手市场,大众系列转卖速度普遍快于自主品牌。不过近一年行情变化很大,新势力冲击导致整体残值波动明显,无论哪种选择,其核心价值还是围绕自身需求展开——到底是追求豪华舒适与科技体验?还是希望最大化空间利用兼顾传统稳定?
写到这里,又想到一次暴雨夜晚出行经历。同事一家被困城郊泥泞道路,当时他庆幸自己选的是离地间隙高一点、有全景影像辅助视野的新车型,否则估计轮胎早陷沟里去了。这些极端场景虽少见,却总让人在关键时候记住某项冷门配置的重要性,也许等你真正遇到了才懂其中滋味……
如果让我站队,其实名义上的选择权永远掌握在钱包和生活习惯之间。有的人愿意为BOSE音响、多层玻璃静谧付出溢价,有的人执着于第三排随叫随用,还有人只关心售后维修省心省钱。所以每逢身边有人纠结类似问题,我都会问一句:“你家的日常,是需要载更多人?还是希望每个人坐得舒服?”答案藏在人生琐碎细节里,不必急于求解,也无需别人替你做决定。如果以后哪个周末再碰巧烧烤摊偶遇,希望看到更多朋友开着自己喜欢的大块头SUV,从容自在地停进院子,然后笑谈一句,“今天谁请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