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路上跑的电动车越来越多了?但同样是新能源车,有的品牌卖到三四十万让人望而却步,而零跑汽车却能把价格压到15万左右,甚至被网友称为“性价比之王”。这背后藏着什么秘密?难道真的是“便宜没好货”?我们采访了多位零跑车主,有人吐槽用料普通,也有人点赞技术实在,但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零跑把成本控制玩到了极致。
一、自研技术: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
车主@小李开零跑C11两年多,他说买车时最打动自己的是配置表:“激光雷达、CTC电池底盘一体化,这些以前都是豪车专属,现在15万的车都给配齐了。”这可不是天上掉馅饼。零跑从三电系统到智驾芯片,65%的零部件都是自己研发生产。就像自家开菜园子种菜,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
举个具体例子,他们自主研发的八合一电驱系统,把电机、电控、减速器等八个部件集成在一起。传统车企可能需要向5家供应商采购,零跑自己就能搞定。这招直接让电驱系统成本降低18%,相当于每辆车省下近万元。更绝的是CTC技术,直接把电池包变成车身结构件,既减重又增续航,还省掉了传统电池包的壳体和支架成本。
二、供应商策略:不追大牌追实惠
在某汽车论坛上,车主@老张的拆车对比图引发热议。同样是车载摄像头,某品牌用索尼IMX686传感器,零跑用的却是国产厂商产品。“画质确实差一档,但你要知道差价够加两年电费了。”这背后是零跑的聪明选择——避开宁德时代、博世等一线大厂,转而与第二梯队供应商深度合作。
这种策略好比手机圈里的“联发科路线”。不是说顶级配件不好,而是顶级配件带来的性能提升,普通用户可能根本感知不到。比如悬挂系统,零跑C11用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虽然材质不如铝合金高级,但日常驾驶完全够用。省下来的钱转手就给你配上高通8295车机芯片,这买卖对多数人来说划算得很。
三、平台化造车:像搭积木一样生产
走进零跑工厂,你会惊奇地发现C11、C01、T03这些不同车型,用的竟是同一个平台架构。就像乐高积木,80%的零部件都能通用。模具开发费用分摊到十万辆车上,每辆车成本能降2000元。更绝的是他们的“反向定制”模式——先确定15-20万价格区间,再倒推需要哪些配置,绝不为炫技堆砌用不上的功能。
车主@宝妈开的是T03微型车,她算过一笔账:同尺寸某日系品牌电动车卖18万,零跑只要不到14万。“别看车小,自动泊车、车道保持这些实用功能都有,接送孩子买菜完全够用。”这种精准刀法,让零跑在2023年卖出超8万辆C11,成为15万级SUV销冠。
四、定价玄机:增程版竟是利润担当
在车主群里流传着个趣闻:有技术宅拆解发现,C11增程版比纯电版少装40度电池,价格却只便宜6000块。按市场价算,40度电池成本就要3万多,看起来纯电版简直在亏本卖。但实际情况是,增程版作为走量车型,通过规模化采购把发动机成本压到5000元以内,毛利率反而更高。
这种“田忌赛马”式的定价策略,让零跑既能用纯电版树立技术形象,又能靠增程版闷声发财。就像超市里的“引流商品”,看似便宜的鸡蛋吸引你进店,最后买的却是利润更高的食用油。
五、抠门到极致的成本控制
参观过零跑车间的人都会注意到两个细节:所有线束长度精确到厘米级,边角料回收率超过95%。就连车门的密封胶条,都经过3轮减薄试验——在保证隔音的前提下,每辆车省下2米胶条,一年就能节省上千万。
更厉害的是他们的“零件复用”绝活。某车型淘汰的方向盘模具,经过改造用在下一代车型上;激光雷达支架设计时预留接口,方便后续升级换代。这种“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精打细算,让零跑在2024年第四季度意外实现盈利,成为蔚小理之后首个赚钱的新势力。
六、用户真实口碑:便宜≠廉价
当然,价格便宜总要付出代价。车主@越野爱好者就吐槽:“C11跑烂路时底盘确实单薄,过减速带得慢慢挪。”但也有上班族@小白领表示:“每天通勤80公里,省下的购车钱够充5年电了。”
最有趣的案例来自希腊。零跑T03通过当地补贴后售价不到1.4万欧元,折合人民币才10万元出头。但这个小车居然标配6个安全气囊和L2级辅助驾驶,让欧洲媒体直呼“不讲武德”。有波兰车主甚至开着T03完成环欧旅行,38万公里后拆解发现电池健康度仍有91%。
写在最后:
零跑的故事告诉我们,汽车行业没有所谓的“价格神话”。当别人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时,他们埋头优化产线效率;当对手炫耀供应商名单时,他们悄悄把核心技术攥在手心。这种“理工男式”的造车哲学,或许正是中国新能源车走向大众市场的正确打开方式。下次当你感叹“这车怎么这么便宜”时,别忘了背后那些把1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工程师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