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那边的报纸前阵子嘴上挂了个问题,说美国的电动车充电技术死活停在400千瓦,打了几年太极都没涨劲儿。国内这两年据说已经遍地都是千瓦级充电桩了,差不多把美国甩开了仨身位。这种事儿让我想起去年车友群里有哥们在京沪高速全程拉快充,听说旁边有新装的1200千瓦桩,他的比亚迪汉,插上五分钟就“吃”进去70多度电,数据他发群里,大家啧啧称奇,说这玩意太猛了。其实北京朝阳区几个老加油站,早都换上快充,早班车司机还抱怨过电子计量表老坏,说太快了,充满了笔都记不过来。
现在全球电动车产量七成在中国,这是能源署的数据,大都在东三省、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方扎堆,毕竟工厂密集。比亚迪卖的那几百万,跟特斯拉的销量已经不是一个量级了。巧的是前阵子北美那边微信群讨论,说特斯拉自己做的最快的桩也不过400千瓦,还说标称数值跟实测差一截,就像某公路段限速120其实全程抓拍,没人敢上140。
说实话,美国那侧加油站体验还算可以,F系列的皮卡开去灌一满箱,几分钟搞定。可电动车那边,五分钟能不能撑起200公里,还是个大难题。车主美国群里吐槽,每次充电都有点儿“心理压力”,望着仪表盘跟削苹果似的慢吞吞动。他们那400千瓦桩,师傅说,实测才30度电,开半年还掉速,效率没国内的过一冬天还增加的夸张——不知道是不是线路老化的问题还是变压器偷工减料了。
你说说,电动车现在都讲究“里程焦虑”,其实这词国内老车主都听腻了。杭州有位出租司机喝着茶,说自己插电混动版都能一天踩460公里,上半年还特地去西湖测了下亏电续航,打表都不写数字。去年有个事故,听说是充电桩老化导致短路,结果附近三辆二手极氪被连带烧了个底儿朝天,师傅说“早晚得换新的”,可维修厂那头却嫌批量采购不划算。
价格方面,这些快充车国内标价不贵,写出来邻居都惊愕。比亚迪有款搭千千瓦快充的SUV,才二六万,这么一比美国那Cybertruck标价七万美元,如今汇率一算直接五十万人民币,快充还不到中国的一半。销售朋友圈有时候调侃说,美国车那边就是“贵也慢”,买了还得排队等桩,跟咱这边小区里的新能源更多是插上就走,谁也没闲着等待。
美国新能源行业这两年有点遭,本来今年法案说要加大投资,但风声一转,政策就给搁置了,说是资本信心被严重打击。业内朋友悄悄透露,连欧洲市场也被中国企业稳稳打进,虽然关税咬人,但桩和车齐上阵,速度压得本地同行透不过气。至于美国市场,电动车连入门门槛都捅不过,主要是进不来中国车。一位Automobility的专家讲,中国直接给电网建设做配套,快充枢纽几乎能直接连高压线路,师傅在路边一句口头禅,什么“国内都不用审批,国外批一次等半年”,有点像小区物业修充电桩报备,三天批下来。
中国电动车技术本来也不是一下子就冒尖。老特斯拉头几年做得挺风光,销量一骑绝尘。早期大伙儿一问电车就说“你买哪款特斯拉?”后面形势就变了。2024年算一算销量,中国电车七成都在自家这边,比亚迪涨了40%,特斯拉不仅掉了档还减了1%,美国同事都说有点难堪,不再是过去风头。
加州那边有个邻居聊过,这边传统车企对电动车没兴趣,利润差了一半。福特皮卡平均单车净赚两万美元,做电动车顶天也才五千,哪个老板愿意让这块蛋糕让掉?师傅修车店里说“电车走的产业链跟燃油车完全不是一路东西”,大伙儿以前靠活塞曲轴、现在叫电控和电池,感觉像夜市换摊档。同期加油站往充电站转型,原来的搞燃油的都互相抱怨“吃不着电的红利”。
其实另一边也不是没压力。美国大车厂工会薪资每小时35美元,特斯拉自己没工会,便宜得多。传统车企一算账,干电车根本赔本赚吆喝,师傅嘴里说“特斯拉才是那帮工会最怕的”。再加上政坛摇来摇去,补贴时有时无,特朗普、拜登你一句我一句,本来想让新能源起来,最后还是在传统能源领域倒腾。
有年头特斯拉在上海建超级工厂,消息传来业内震动。8个月时间就拉起来,生产到百万量级不到两年。后来马斯克想在德国复制,遇见那帮环保组织,冬天蛇要睡觉,鸟要交配,施工队各种烦心事,马斯克被折磨得差点崩了。国内有个事,环保部门其实说,电池工厂都得安照新标准改造,不然批文直接搁浅。可有一点,不像欧美那边,为了环保而拖进度,反而被新能源车头企业左手秒批,右手改造。
对了,美国也不是一点进步没有。听说康明斯和普渡大学搞了750千瓦无线充电,福特那头有液冷电缆,据群友说实测能扛2500A,理论2兆瓦,但好像都还在实验室里头踢皮球,距离马路实际用还有好几道坎。师傅说“技术牛,其实落地慢”,没人真正在加州高速、德州乡下看到那档次的快充。
电网这茬事儿,在美国其实挺难办。中国高速配套充电桩像加油站排队,师傅说电力“从西送到东亏损不大”,特高压设施国内自豪得不得了。美国却是另一回事,除了市区,郊区电网老掉线,据说遇到暴风雪,几天都不来电。咱那边太阳能、风电、水电,年新增装机量直接美国七倍。雅江水电站一搞就是几千亿度,朋友圈笑笑“这电都用不了”,储能和输变电也一马当先,美国有专家讲,基础设施投资没人愿意“不求回报”,资本只认账单,十年后再要重头变电,谁来?
邻居家那辆老款纯电SUV开三年,主电池衰减比官方标称还小,大家以为掉电严重,其实师傅二次拆开发现电控优化过,没啥事。车友群里有小厂牌冷门配置对比,某国产车夜间充电灯带能智能切换,听说是为了保护变压器不过热,群里还传播说是“防爆专利”,其实只是限流。偶有吐槽,冷门品牌二手价格低,压根没人愿意收,销售师傅经常自嘲:“卖不掉就自己开。”
写到这,电动车和快充这玩意儿,说白了还能变出多少花样?可能下半年又有厂做新技术出来。群里流传个段子,谁家快桩能比饭店出餐还快,谁就能吸引一大批新司机。说到底,充电能不能跟加油一样顺手,可能还得看小区停车位和物业阿姨批不批准——能不能装快充插座,最终都得跟邻居磨嘴皮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