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车主因一年行驶17万公里被取消终身免费换电,这种做法合理?

导语:河南车主高先生花 60 万买的蔚来 ES8,本以为能享受 “不限里程、不限时间” 的终身质保和免费换电,却因一年跑了 17 万公里被蔚来单方面 “拉黑”。这场争议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 “终身权益” 的遮羞布 —— 当车企用模糊条款玩文字游戏,车主的合法权益该如何保障?

蔚来车主因一年行驶17万公里被取消终身免费换电,这种做法合理?-有驾

一、17 万公里引发的信任危机

2020 年,高先生以近 60 万元购入蔚来 ES8 时,销售信誓旦旦承诺 “首任车主终身免费换电、终身质保,不限里程不限时间”。但今年 7 月,一条短信打破了这份信任:蔚来以 “一年行驶 17 万公里远超行业标准和日常使用场景” 为由,取消了他的核心权益,理由是 “用于特殊使用条件或目的”。

这一操作令高先生措手不及。他解释称,自己并未将车辆用于营运,只是因生意需要频繁长途自驾,单日最高行驶里程达 2000 公里。更令他不满的是,蔚来在《车主基本权益告知书》中仅提到 “出租、运营等特殊目的可取消权益”,却未定义 “日常使用场景” 的具体标准或里程阈值。这种 “我说了算” 的霸王条款,让车主沦为砧板上的鱼肉。

蔚来车主因一年行驶17万公里被取消终身免费换电,这种做法合理?-有驾

事实上,高先生并非个例。江苏一位 ES6 车主因年行驶 15 万公里往返新疆被取消权益,另一位车主两年跑了 35 万公里也遭遇同样待遇。蔚来的 “终身承诺” 正在变成 “薛定谔的猫”—— 里程没跑够时是蜜糖,里程超了就成砒霜。

蔚来车主因一年行驶17万公里被取消终身免费换电,这种做法合理?-有驾

二、模糊条款背后的法律陷阱

蔚来的操作看似有理,实则暗藏法律风险。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刘芬宇指出,蔚来未在合同中量化 “日常使用” 标准,却以里程过高为由取消服务,可能构成违约。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更直言,若无法举证车辆用于营运,蔚来的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构成虚假宣传。

这并非危言耸听。2024 年江苏法院曾审理一起汽车延保纠纷,某品牌以车主 “未按时保养” 为由拒赔,但法院最终判决品牌方败诉,理由是 “延保政策不应加重消费者责任”。反观蔚来,既未在合同中明确里程限制,又无法提供车主营运的证据,仅凭后台数据 “主观臆断”,显然难以服众。

蔚来车主因一年行驶17万公里被取消终身免费换电,这种做法合理?-有驾

更讽刺的是,蔚来 APP 首页至今仍展示着 “不限里程终身质保” 的宣传页。这种 “宣传一套、执行一套” 的做法,正在透支品牌公信力。当车主购车时为 “终身权益” 支付溢价,却在实际使用中遭遇 “钓鱼执法”,法律的天平终将倾向于保护消费者。

三、终身权益的商业悖论

蔚来的困境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普遍矛盾:终身权益是把双刃剑。早期为吸引用户,车企不惜以 “终身免费” 为卖点,但随着用户规模扩大,高里程车主的服务成本逐渐压垮盈利模型。

以换电为例,单座换电站日均服务 60 单才能盈亏平衡,而高先生一年换电超 300 次,直接冲击运营成本。某头部车企前员工透露,终身权益本质是 “营销成本分摊游戏”,车企通过后台数据筛选 “高成本用户”,用模糊条款将其排除。这种 “先圈地后收割” 的策略,正在消耗用户的信任。

蔚来车主因一年行驶17万公里被取消终身免费换电,这种做法合理?-有驾

相比之下,其他品牌的做法更值得借鉴。吉利银河对三电终身质保明确要求 “每年行驶不超过 3 万公里”,比亚迪则将终身质保限定为 “首任非营运车主”。这些清晰的规则虽不完美,却避免了蔚来式的信任危机。

四、行业破局:契约精神与商业理性的平衡

这场争议给车企敲响了警钟:终身权益不是不能做,但必须建立在契约精神和商业理性之上。

首先,条款需精细化。蔚来完全可以在合同中明确年里程上限(如 3 万公里),或采用梯度收费制,超出部分按次计费。这种 “丑话说在前头” 的做法,既能保护大多数用户权益,又能避免纠纷。

蔚来车主因一年行驶17万公里被取消终身免费换电,这种做法合理?-有驾

其次,程序要正义。取消权益前,蔚来应向车主提供详细的数据证据,开放申诉渠道,而不是单方面 “一刀切”。正如江苏法院在判决中强调的,车企不能用 “莫须有” 的理由逃避责任。

最后,监管需跟上。现有法规对 “终身权益” 缺乏明确规范,导致车企钻空子。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要求车企在宣传中明示权益限制,避免误导消费者。

蔚来车主因一年行驶17万公里被取消终身免费换电,这种做法合理?-有驾

结语

高先生的遭遇不是个案,而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野蛮生长的缩影。当 “终身免费” 变成 “里程刺客”,当契约精神败给商业算计,受伤的不仅是车主,更是整个行业的信誉。蔚来的教训告诉我们:真正的用户至上,不是用模糊条款设套,而是用透明规则立信。唯有如此,中国新能源汽车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尊重,而非争议。

互动话题:你认为车企的终身权益应该设置里程限制吗?如果是,多少公里合适?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