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雷傲韩国爆单背后:其实就是星越L“穿了件新衣”
前阵子车友群里有人发了张图,说在韩国,大科雷傲这车现在得等半年才能提。那哥们还打趣:“咱国内的星越L,摇身一变成了‘韩流爆款’。”我一琢磨,这事儿真挺魔幻。明面上挂着法系标志,骨子里却跟吉利脱不开干系。正好邻居老李最近也关注这事儿,他家姑娘刚从釜山回来,还说当地4S店门口排队看车的场面比我们小区楼下理发店还热闹。
说到底,为啥大科雷傲能让韩国人抢破头?有次去修理厂换机油,师傅边拧螺丝边嘀咕:“你别看人家贴个法国标,那发动机、底盘都还是中国那套玩意。”听着不地道,可细扒拉配置,这话真没错。这车用的是CMA平台——吉利和沃尔沃合计鼓捣出来的东西。2.0T燃油版211马力、混动245马力,动力参数比本土现代索兰托混动(227马力)还高点。我去年试驾过一次星越L,同样动力总成,加速时脚下那股劲头,不是吹牛,比不少合资SUV带感多了。
配置方面就更离谱。我表弟在首尔做留学中介,他说他同事刚订了一台,说是“三块12.3英寸连屏”,直接把自家电视墙搬进来了似的,还有全景天窗、高级皮料啥都齐活。不少本地朋友原来觉得国产内饰廉价,现在摸过才发现缝线工艺一点不输进口货。有意思的是,他们那边卖19万多人民币起步,比索兰托便宜1万6千块钱。“买这个亏不了”——销售顾问跟客户唠嗑都是这么劝。
不过吧,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见到实车。我妹夫去年春节去釜山出差,看见路上跑的大部分还是现代和起亚,但郊区新建小区停车场已经开始零零散散冒出几辆大科雷傲。他回有些出租司机以为这是进口法国货,其实只是在釜山组装罢了。听说整台车除了关键零部件要进口外,大部分配件都是本地化生产,这么搞关税低不少。所以价格能压下来,还不用担心售后问题——毕竟以前叫“雷诺三星”,4S网点遍布全国,用起来省心。
宣传倒有意思,只字不提吉利技术,全程强调“E-TECH”“法式血统”。微信群里有人开玩笑,“怕被知道根源?”其实也正常,本土消费者认品牌,不深究技术来源。但行业圈内谁不知道这俩兄弟关系?我隔壁修理厂技师老宋给我讲,“两台拆开对比,好多底盘部件直接互换。”他说,有一次遇到一个韩国留学生拿着星越L维修手册来问怎么保养大科雷傲,把他逗乐半天。
再聊聊所谓“换壳”这回事。有段时间网上传言“大科雷傲=穿西装的星越L”,乍一听夸张,其实仔细看看确实如此。同样的平台,同样动力组合(2.0T+7DCT/8AT),甚至三联屏UI界面操作逻辑都没怎么改,就连方向盘上的按键布局也八九不离十。不过外观上稍微做了点文章,比如前脸无框格栅、参数化灯带,看起来更像欧洲范儿;尺寸嘛,也就长宽高略微调整,轴距短25毫米,一般人真分辨不出来区别在哪。
冷门配置方面,我记得某论坛网友吐槽过:顶配才有电动尾门和主驾驶座椅通风,中低配基本靠手动调节。但胜在智能辅助系统给得足,比如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在首尔堵城这种地方算救命稻草。有个细节容易忽略,就是音响系统,据说韩版专门调校过低频,更适合他们喜欢重节奏K-POP音乐。这种针对性优化,在国产版本可没见到过。
还有个鲜为人知的小插曲。据老李转述,他亲戚前年买了一辆二手三星SM6,现在置换想补差价升级大科雷傲,被告知可以享受特殊优惠政策,因为两者属于同集团体系内部置换。这种操作以前只在日韩品牌间常见,如今轮到中法合作车型,也是市场变化的一种缩影吧?
至于身份争议,我老婆单位同事曾经特意查资料,她发现现在吉利持有34%的股份,是不是以后还能看到更多“中国芯”的海外车型?其实很多普通消费者根本分不清楚这些资本层面的弯弯绕绕,只要售后靠谱、不掉链子,该买照买。而且据她描述,本地一些老司机反而觉得“中国技术+欧洲设计=物美价廉”,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今年初朋友圈还有人在吐槽:“花钱买情怀结果还是国产机器造出来。”
顺便提醒一句,大雪天的时候,如果碰巧遇上电池报警别慌。据隔壁技师透露,新批次混动车型冬季冷启动偶尔会提示异常,多半只是软件保护机制作怪,不影响实际行驶。他建议每年定期检查一下蓄电池状态就行,不必太紧张。如果碰巧需要更换滤芯或刹车片,可以考虑直接用国产型号替代,据维修工私下透露完全兼容,还省下一笔费用呢!
所以啊,你看如今路上一水的新款SUV,很难猜准它真正出身是哪国哪企,但谁又真的介意呢?邻居王叔喝茶时感叹,“管它法国中国,日本美国,只要耐造、省心、有劲,那就是好东西!”日子久了,这些跨国合作故事估计会越来越多,说到底,无非是谁懂市场谁吃香罢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