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车友群里炸了锅,说奥迪Q6L e-tron的新尾灯,能蹦出花来。有人晚饭后特意绕路去4S瞄了一圈,夜里那一排360个OLED小灯珠,确实看着跟灯光秀似的。有人对着手机拍视频,还感慨一句:“这灯就是路口给人看的,不是给司机自己看。”怪不得现在奥迪还在路灯艺术上发功——据说这车能定制八种灯光签名,还能跟别的车交互提醒,之前没几家敢这么玩。后台大灯工程那哥们儿估计会被厂里拉去培训吧。
插一句,奥迪Q6L e-tron这车底子是PPE平台,卖点就那种中德混血儿的基调。每次销售开口头一件事就是:“德国那边原厂品质,中国市场定制。”但具体能不能像他说得那么好,还是得看用起来顺不顺手。邻居老范第一次坐这车,刚上来一屁股就问:“这车前三年,是不是还免费保养?”我说这不一样,新能源车保养有点门道——主要轮胎、空调滤、啥电池健康检查,还得看你开得狠不狠。
技师赵师傅喜欢吹那套自动清洗激光雷达的事儿:“你们不懂,这下大雪泥巴天,雷达不关停也不瞎咧咧。”车上总共是32个传感器,其中两个雷达带自加热和清洗,实际效果师傅自己用棉布试了,他说能多坚持一天半载不报警。我还纳闷这行业领头新鲜事咋就落在华为那套“乾崑智驾”系统上了?有车主微信里贴视频,说倒计时亮灯那块儿是真的能识别红绿灯底下的小数字,左转车道是不是亮了其实比人眼都快——以前有车主误传,说Q6L e-tron能自动跟车变线,后来看技术参数才知道实线压不过去,系统死卡。
高速路上见识过一次,群友自己甩的实测。限速段车道线不清,Q6L e-tron那个L2搞死活不变道,连超车都要手动去“点头”。听那车主直骂:“安全倒是安全,智能还得学几年。”Sportback首发那一款是带9个清洗装置,刮雨天,没法像老奥迪那样,用玻璃水糊一糊就算了。这点虽好但换滤芯真贵,4S报价三百多一颗,还得等货。
说到续航,很多人没把765公里让人眼前一亮。电池是宁德时代那款107度三元锂,群里有人300公里自驾来回,实际掉得没宣传那么快。充电功率,听销售顺嘴一说,800伏顶级,标称270千瓦,十来分钟能冲300公里?实际情况看桩,老高速上的快充桩多一半都不到200千瓦。Bank Charging是个啥?师傅这么糙解释:“就是不管你碰上800还是400的桩,这车不会挑食。”某种程度上算解决续航焦虑,不过电池环境热泵那套,无人区冷天还能多熬30公里,也就停暖气那意思。
后桥那颗电机行业里流传说是“发卡”绕组,这技术据说是以前造电机的小厂学过的,原理没细问。师傅说能省电、能跑。不过同等功率下能耗掉这么多,群友犹豫是不是用料太激进了,出了保真怕坏。“宁德电池那块东西,电芯压力阀据说是放底下,理论上不自燃。以后事儿还得看实际。”
安全这块鼓吹不少,车架据车友测过切开是34%的特高强度钢。有师傅开玩笑讲“奥迪的钢跟潜水艇差不多硬”,但普通人看不出来,有人碰了侧门撞柱子,说四横三纵框架设计还算靠谱。最近一次群提问,电池仓那层玻璃钢护板的真厚。事故后下护板还真拽出来给大家看过,没穿。老国标碰撞不够刺激,厂家有敢做货车夹击连撞,把视频挂在内部群里忽悠大家。
刹车和操控要提一句,前后五连杆加FSD减震,老司机说过:“这车底盘噪音,细软但不失奥迪味。”渐进式转向系统实际开小区门口掉头,一圈多点就打到底,不像以前转半天。前后运动胎子,配的布雷博卡钳,群友测百公里急刹,大概35米停下。有几家改装工作室想移植运动声浪系统,结果拆开看电子扬声器太难修,得要原厂码。
车厢内饰细节加得多,主打豪华感。三个屏幕加AR-HUD,据说有88吋,大晚上分辨率不错。试车时发现副驾头枕上也有音响,销售拿着遥控调音说Bang & Olufsen那套20扬声器就这味。国内特供轴距多出来105mm,后排座椅还往后仰了两度,坐着不像德系传统硬板凳。前后排海绵加厚,座椅那个Laedana材料师傅解释说还能防汗渍,耐脏。有人闲聊里问到这材料是不是皮,结果都没认全。
外观不可少,这车用的是黄金分割参数,据销售反复念“0.618比例”,中国市场专供的前脸,青城绿流霞紫那两款漆,比德国版更花哨。不过有人嫌数字尾灯太耀眼,怕晚上路边停着被偷。幻影光环徽标,有人吐槽像个手电筒挂车头——辨识度倒是真的提高。
充电网络有点行业八卦。城区115万充电桩好听,但实际找起来还得看哪个联盟,比如保时捷联盟,四公里一个超充站。高速2.4万根快充覆盖率据说不到60%,得提前查地图。小区有些新移民笑称“我的停车位能充奥迪,邻居都跑去拍照。”
不少奥迪本地资深车友,开了十年油车,今年头一回转纯电也就是看中Q6L e-tron的底子。有家车主买完直接转卖,因为娃坐不惯后排头枕音响,说噪音大。养护闲聊,师傅经常念:新车科技再多,电池还是早晚得换,上保险记得问电池价钱。群里还有人打趣:“开五年不是换车,是换电!”
再说一句,前段时间朋友圈流传Q6L e-tron半夜自检电脑莫名响警报,4S店抓了半天,最后说是OTA更新推送晚了。这个行业新车,十有八九有这样的乌龙。等朋友两年后用成啥模样,再回来瞅瞅谁脱了科技外衣还能蹦起来——中德混血车,评价还在路上折腾呢。
(部分细节据车友群、维修师傅、销售当面闲聊,大数据来自群自测,部分设定来源车主补充与地方充电桩查询记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