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7月销量再跌14.7%,在华连降7个月,颓势难止

最近汽车圈里的朋友们聊天,总会聊到一个话题,那就是那些曾经我们非常熟悉的合资品牌,日子好像没那么好过了。

就拿本田来说吧,想当年,谁家要是能买一辆本田雅阁或者CR-V,那在亲戚朋友面前是相当有面子的事儿。

大家嘴上开着“买发动机送车”的玩笑,心里其实都佩服本田的技术,觉得皮实、耐用、省油。

本田7月销量再跌14.7%,在华连降7个月,颓势难止-有驾

可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大逆转。

看着本田公布的销量数据,真是一言难尽,一连串的下滑数字,让人不禁想问,那个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本田,到底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那台让无数人引以为傲的发动机,好像突然就不那么吸引人了呢?

咱们不凭感觉说话,直接看实打实的数据。

就在2025年的7月份,本田在中国市场总共卖出去了44817辆车。

这个数字可能听着还行,但关键要看对比。

本田7月销量再跌14.7%,在华连降7个月,颓势难止-有驾

和去年同期相比,这个销量直接下降了14.7%,差不多是打了八五折。

更夸张的是,跟前一个月,也就是今年6月份的58468辆比,一个月时间就少卖了一万多辆,环比下降了整整24%。

这可不是偶然的一个月表现不佳,而是形成了一种趋势。

从2025年开年到现在,本田在中国的销量,就像是坐上了滑滑梯,已经连续七个月同比去年都是在下滑的。

而且,这里面好几个月的跌幅都超过了两位数,看着确实有点吓人。

我们来一笔一笔算算这笔账。

本田7月销量再跌14.7%,在华连降7个月,颓势难止-有驾

2025年1月份,销量下滑了31.76%;2月份,又下滑了25.56%;3月份稍微缓和了一点,也还是跌了8.8%;到了4月份,简直是遭遇了“滑铁卢”,销量暴跌了40.82%,将近腰斩;接下来的5月和6月,也分别下滑了16.75%和15.22%。

这一连串的数据看下来,真的能感受到一股寒意。

把今年前七个月的销量加起来,总共是359969辆,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468473辆,里外里少了超过十万台车,总的下滑幅度高达23.16%。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了,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本田在中国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一个家大业大、技术底蕴深厚的品牌,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呢?

说白了,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时代变了,中国消费者买车的标准变了。

本田7月销量再跌14.7%,在华连降7个月,颓势难止-有驾

首当其冲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巨大冲击。

过去我们买车,最看重的是什么?

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这是传统燃油车的核心。

本田正是靠着它那台性能稳定、油耗低的发动机,在中国市场建立起了金字招牌。

但现在呢?

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他们走进车里,第一眼看的可能不是发动机舱,而是中控台上的那块大屏幕。

本田7月销量再跌14.7%,在华连降7个月,颓势难止-有驾

他们关心的是车机系统反应快不快,能不能像玩手机一样流畅;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能不能听懂各种指令;辅助驾驶功能好不好用,能不能在堵车和跑高速的时候解放双脚。

汽车,正在从一个纯粹的交通工具,变成一个集出行、娱乐、社交于一体的“智能移动空间”。

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我们的国产品牌可以说是抓住了机遇,跑在了前面。

根据乘联会的权威数据,到了2025年7月,咱们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在整个新能源市场里的份额已经高达74.9%。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现在马路上跑的每四辆新能源车里,就有三辆是国产品牌。

本田7月销量再跌14.7%,在华连降7个月,颓势难止-有驾

而反观本田这些曾经的主流合资品牌,它们的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加起来,只有区区6.7%。

这个差距,已经不是一点半点了。

当比亚迪、理想、蔚来这些国产品牌,用上了大尺寸的屏幕、智能的座舱、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时,本田推出的电动车,在智能化方面却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自然也就难以打动越来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

新能源车高歌猛进,本田的燃油车大本营也受到了严重的挤压。

以前,雅阁、CR-V、皓影这些都是明星车型,是销量榜上的常客,每个月卖个两万辆是很轻松的事情,也是经销商们的主要利润来源。

但是现在,它们的优势正在被一点点地瓦解。

本田7月销量再跌14.7%,在华连降7个月,颓势难止-有驾

你要说省油,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插电混动车型,能用电就用电,用车成本比纯燃油车低多了。

你要说动力性能,电动车那种瞬间爆发的加速感,是大部分同价位燃油车给不了的。

你要说舒适和科技感,很多国产新势力直接把“冰箱、彩电、大沙发”搬进了车里,在营造豪华感和舒适度上,做得比很多传统合资品牌还要好。

当本田引以为傲的那些优点,不再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时候,消费者自然就会有更多的选择,销量下滑也就在所难免了。

面对这种局面,本田自己也急了,特别是它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已经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据说,在东风本田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公司的高层领导潘建新甚至用非常沉重的语气说:“我们已经身处生死局,退无可退了”,还说公司已经站在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

本田7月销量再跌14.7%,在华连降7个月,颓势难止-有驾

为了求生存,公司内部已经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要重新梳理所有岗位,明确提出“高产出高报酬、低产出低收入、无产出则退出”的原则。

这话听着就很残酷,但也反映出企业面临的巨大压力,不变革可能真的就没有未来了。

当然,本田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大企业,也在努力调整方向。

它也意识到,想在中国市场重新赢得消费者的心,光靠自己过去那套是不行了。

比如,它已经宣布和中国本土非常优秀的智能驾驶技术公司Momenta进行合作,要一起开发更适合中国复杂道路情况的智能驾驶系统,并且计划未来在中国推出的所有新车型上都搭载这项技术。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说明本田终于开始正视自己的短板,愿意放下身段,借助中国本土的先进技术来武装自己。

只不过,市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并不会停下来等谁。

留给本田追赶和转型的时间,到底还有多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