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理想汽车成立星环OS指导委员会,还和16家伙伴一块签了合作备忘录,这事表面看就是场行业发布会,但仔细琢磨,这里面其实透着点意思。不管你是不是数码派,或者平时就是看个热闹,咱都值得琢磨琢磨:造车这行当怎么忽然都重视起开源和合作了?这场热闹的背后,到底是噱头,还是一场真刀真枪的变革?
我得说,理想这次的举措,首先在形式上很隆重,喊上一堆上下游同行,联合开会讨论制定标准,还立了个什么星环OS指导委员会。打个比方,这就像邻里街坊组了个业主委员会,不光自己家琢磨着收拾院子,还打算和大家一块来提升整个小区的居住品质——你要说没诚意、不认真,似乎也说不过去。这事在中国汽车圈不算罕见,但真拿这种开源、共建当回事儿的,放过去也真不多见。
事情的核心,说白了,还是汽车操作系统这盘棋。现在智能汽车不是光比马力、比省油了,人们在意的是智能交互、车机系统顺不顺、软件反应是不是跟上想法。这些都得益于底层操作系统。以前大家自己搞一套,各造各的轮子,重复劳动,钱烧了一堆,效果还一般。甚至很多厂还依赖外国的底层系统。耐不住折腾,后来都说干脆开源吧,搭伙干,把基础标准整得牢靠,大家再花心思做好“楼上装修”,各有特色。你看理想把核心技术栈、通信、工具链都开源了,就是想着在技术路线上“众人拾柴”,大家好,这一行才真能好。
话说回来,为什么汽车软件搞到一定程度都要“开源”?开源就那么香吗?是这波潮流值得追,还是被什么逼到这份上?你要真去行业里问问,大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一,节省资源。大家的车系统大同小异,开源让大家能共享底层,眼界都打开了。这就像大家都用一个地基,谁盖楼就看是谁点子更机灵,谁加的料更真,有利于后来者提速,也不至于被几家大厂把路都堵死。
二,技术安全和把控感。用全球开的框架或开源软件,自己能拿主意、改造。以前都仰人鼻息的不安全,这两年风吹草动,有点基础了就想自己动起来。理想主导的星环OS,如果以后能成气候,说不定真成中国智能汽车圈的一块基石。
三,更现实的,圈地争生态。说到底技术是为生态服务的,开源是旗帜,看谁能招来更多厂商用自家的“底盘”,最后成王成寇,拼的是开发者、供应链、上下游的心。现在可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一个人再厉害,架不住一群人凑思路。所以你看理想签合作,建委员会,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星环OS能“站稳脚跟”——让更多厂、供应链入伙,自己才算真有话语权。
当然理想这动作也不全是顺风顺水。开源≠竞争力一夜变强,更不等于技术一下就领先。太多人把开源想简单了,以为选手多、代码全流通,创新就能喷涌。其实,不同公司、开发者理念天差地别,组织难度比谁都清楚。“委员会”一立,怎么分权、怎么落地、出成果能不能有章法……好多事都是纸面上好看,实施起来,心累不说,还容易中途走偏。中国以前也有不少联盟,太多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家各忙各的,碰到利益冲突一拍两散。这回理想能不能真把星环OS做成汽车行业的“安卓”或者“Linux”,这悬念还得时间给答案。
退一步说,即便真搭起了生态,产业链上的商家也都签了志愿书,问题还真不少。咱想想看,安全怎么保障?一堆厂牌,一堆供应链,软件更新怎么控?漏洞谁补?兼容怎么平衡?还有量产交付能不能跟得上?“开源”不是法宝,一旦开源系统问题出来,甩锅都没地甩。讲到底,要在多方博弈之下定规矩、立流程,落到实际的软件交付,听起来还有点像“多国部队”打仗,统一指挥最难搞。
再说开源社区,能不能真正激活开发者,还得靠活跃的氛围和拿得出手的激励机制。说白了,就是有啥好处,谁愿意低头干脏活?这方面理想倒是努力,比如官方公众号频频发科普帖,开发问题回复比谁都快,也是在做功夫。问题是,这劲头能保持几年?社区变形,项目一半沦为宣传阵地、半拉子工程,历史上比比皆是,理想真想做成生态,这一关跨不过去就别说以后了。
回头看,这次大会上还讨论了什么功能安全、量产能力、AI技术路线……这些都不是小问题。如果星环OS真能把这些问题考虑得面面俱到,那对中国智能汽车圈不只是意义大,简直是里程碑。如果只是大家各自留一手,做做表面文章,到头来还是重复过去旧路,那这场热闹,过两个月也只剩几个行业报告里边的数据而已。
有意思的是,理想之所以走在前头,原因也明摆着。现在电动汽车智能化进入深水区,车跟手机越来越像,生态谁做稳了,谁就有未来。比亚迪搞自己的,华为走自己的路,理想开源想融合大家,算是条另类的选择。问题就在于,这棋能不能下通盘,能否把别家拉进自己“朋友圈”,最要紧的是最后谁主导谁跟随,决定了这个拼盘最后成“火锅”还是变“拼盘”,大家吃的都不一样。
你说这路是不是唯一的?也未必。主旋律是开放和合作,没人能靠自己窝里蹲、闷声发财到最后。未来真正决定产业格局的,也许不是谁有专利最多,而是谁能把黑科技变成所有人都能用的“基础设施”。搞汽车软件开源,不就是在下这盘大棋么?成也开源,败也开源。
有时候看这些发布会,总担心变成一场漂亮的表演。咱不妨反问一句,最应该关心这些的是谁?是普通的车主,是打算买智能车的人。大家用的是不是更流畅的互联体验,是不是能少踩坑,有问题是不是能修得上来,才是实实在在的考核分。当开源和合作最后能变成便宜好用、更新快的新车体验,那才叫行业进步。要不然,大家开大会,签再多合作备忘录,也不过是给报告加几行KPI罢了。
最后还要说一句,星环OS指导委员会成立,产业链合作走到新阶段,这大概率是好事,是造车新势力从拼单打独斗到讲究“群策群力”的一次尝试。至于这尝试能不能落地成金,还得看执行、看机制、看真心。市场对谁也不会手软,做不成生态,淘汰就到门口;做成了,说明中国智能化再往前一步。可问题也一直在那儿:我们到底是只想做新瓶装旧酒,还是真心琢磨怎样让汽车智能软件更好服务人?
见仁见智,总归咱们就看将来这条路,能不能真走通。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