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董事长希望宁德时代钠电池降价三成,不降那么多也会采购

在上海F1赛道的模拟驾驶舱内,长安汽车掌门人朱华荣握着方向盘,感受着座椅下方传来的持续推背感。

长安汽车董事长希望宁德时代钠电池降价三成,不降那么多也会采购-有驾

这款搭载麒麟电池的小米SU7 Ultra,仅需4.3秒就能完成零百加速,但真正令他驻足的却是展台另一侧的钠离子电池组——那组能抗住钢针穿刺、电钻冲击的暗红色金属方块,正在改写动力电池的安全标准。

朱华荣与宁德时代掌舵人曾毓群的对话被多家媒体镜头捕捉,前者直言不讳地抛出降价30%-40%的诉求,随即又补充“即便达不到也会采购”。

这种看似矛盾的商业表态,实则揭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期的深层博弈。 作为全球首个实现钠电池量产的企业,宁德时代在钠新电池上投入的研发经费足以再造三个实验室,但每Wh高达0.6-0.7元的成本,仍比磷酸铁锂电池贵出近四成。

行业观察者注意到,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始于八年前的动力电池联合研发,双方共同打造的高端品牌阿维塔去年刚实现月销破万。

这种深度绑定的合作关系,让朱华荣的公开喊价更像合作伙伴间的技术博弈。 有供应链专家测算,若宁德时代能将钠电池成本压缩至0.5元/Wh,相当于为每辆续航500公里的电动车节省1.5万元电池成本。

值得玩味的是,宁德时代给出的“供应链开发”回应。 其最新发布的钠新电池虽实现了175Wh/kg的能量密度突破,但核心的多元快离子脱嵌技术仍需依赖进口设备。

长安汽车董事长希望宁德时代钠电池降价三成,不降那么多也会采购-有驾

某券商研报显示,当前钠电池生产线建设成本比锂电池高出18%,这种技术溢价短期内难以消化。 而长安汽车提出的降价诉求,本质上是在倒逼上游供应商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

动力电池行业的成本暗战早已白热化。 比亚迪去年推出的兆瓦闪充电池将成本压至0.4元/Wh,其采用的CTB技术省去了模组结构件。

相比之下,宁德时代的钠新电池虽在低温性能和安全指标上占优,但复杂的复合抗冻电解液配方让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有知情人士透露,某新势力车企的采购清单显示,钠电池包价格比同级铁锂电池贵出27%,这个差距足以影响整车的定价策略。

在车展现场的技术论坛上,多位专家指出钠电池的商业化需要规模效应支撑。 宁德时代规划的6月重卡电池量产和12月乘用车电池投产,正是为了快速摊薄研发成本。

长安汽车董事长希望宁德时代钠电池降价三成,不降那么多也会采购-有驾

但长安汽车等整车厂的观望态度,暴露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博弈困局——电池企业需要订单证明技术价值,整车厂却在等待成本下探到合理区间。

这场关于钠电池定价权的拉锯战,意外带火了资本市场。 自车展对话曝光后,钠电概念股连续三日飘红,某正极材料供应商股价单日暴涨14%。

二级市场的热情反衬出实体经济的焦虑,毕竟谁都不愿错过这场可能改写行业格局的技术革命。 正如某投行分析师在晨会纪要中所写:“当整车厂开始公开讨价还价,往往预示着技术临界点的到来。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