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

五一假期陪老婆去商场逛街,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牌子。

“零跑汽车”

零跑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有驾

之前我对这个牌子的认知,基本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一位”的程度,但因为他们家在舆论场上实在太过于低调,既没有余大嘴“遥遥领先”的诱惑,也没有雷布斯仙桃口音的魔性,所以总是想不起来去看看他家。

但是,这次看了之后,我的感觉只有一句话:零跑实在是太TM会玩儿了。

01

闷声发大财

之所以说零跑太会玩儿了,第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反差感——零跑在舆论场上的存在感和它的营收业绩,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堪称是把“闷声发大财”当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

零跑有多低调呢?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几年前我还不怎么关注汽车行业的时候,如果我在路上遇到了一辆屁股上写着LEAP MOTOR的车,我可能真的叫不出它的中文名字。

从客观数据上来说,零跑的搜索指数不要说比起那几个经常盘踞媒体头条的了,就算是比普通的车企,那都能算是“自闭”了。

零跑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有驾

而与这种低调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它超出预期的销量。

就在刚刚过去的四月份,零跑卖出了4.1万台汽车,全面超越了之前霸榜的理想、小鹏、小米。

而在过去的2024年,理想汽车总计交付了29.4万辆汽车。

这是个什么样的成绩呢?

排在零跑前面的,一个是理想,一个是问界,这两家都是知名度拉满的存在。

理想的“沙发彩电冰箱”流派,不论你喜不喜欢,他都直接定义了一个新的造车思路。

问界就更别提了,背后有华为的技术加持,M9的实力不需要我再去赘述。

而第三名的零跑,在公众的讨论里却好像隐身了一样——你说不出它的优点,也说不出它的缺点,甚至你连它有哪些拳头产品都说不出来。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极为残酷,当各家车企都卷起来的时候,劝说消费者认准一个品牌并付费就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这样的一个市场里低调的零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只能说明一点:零跑,一定是做对了什么,一定是满足了消费者的某种需要。

02

买零跑的人在图什么?

第一个想到的,或许是低价。

不可否认的是,零跑汽车的产品,价格确实是有点太低了——这种低价特性,使得很多人都把零跑看成了所谓的“半价理想”或者“半价问界”。

零跑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有驾

以目前零跑产品序列里最高端的C16来说,这样的一个车长5米左右的六座大型SUV,放在理想和问界的产品序列中,基本上就是L8和M7的地位。但它最低配置的价格居然只要15.58万元,而哪怕是装了激光雷达的顶配,价格也不到20万。

零跑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有驾

相比起理想L8那个35万元的起步价,零跑这扎扎实实就是“半价理想”了。

零跑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有驾

C16之外,更震撼的其实是新车B10,虽然尺寸上缩了水,但这款12万左右的汽车,居然配了激光雷达。

这就很刺激了家人们,因为就在两年前,带激光雷达的车起码也要25万。哪怕是今年比亚迪搞了“技术平权”,带一枚激光雷达的“天神之眼B”的价格也没有低于20万的。

这都不是“半价理想”了,这都快成了“半价比亚迪”了。

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12万左右就能拿下一款带着激光雷达的车,那显然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的选择。

不过,事情其实并没有“低价”这么简单。因为明摆着零跑的车主中,有相当多人原本开的是BBA、路虎、英菲尼迪这样的传统豪车。

零跑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有驾

如果零跑单纯只是提供了低价,那么其实并不太会吸引到这群颇有消费能力的人——有钱人不是傻子,特别是在今天这个大家越来越不把汽车当成面子工具的时代,大家其实都特别精明——如果纯粹为了充门面,家里的BBA之流就足够胜任了,没有必要再买零跑。

而这些BBA车主们买了零跑,那就肯定不是为了充门面。

所以,从这些例子中我们能读懂的就是:零跑,似乎并不打算收割品牌上的溢价——从更深层的角度来说就是,零跑的思路是把汽车行业里品牌为导向的定价策略,改成了普通消费品行业里靠成本来定价的策略。

在品牌定价的模式下,消费者靠品牌价值的高低来评估自己的利益得失,BBA也好,LV也罢,都遵循着这种模式——LV的包动不动就上万,这种价格显然不是成本造成的,而是品牌造成的。

而在成本定价的模式下,你不用去思考什么“品牌价值”,定价的变量只有产品的生产成本外加企业想要获得的利润——企业设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利润率,然后套公式算出来定价即可。

用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的话就是:

“我们要对标优衣库”

“我们的汽车,在手机里面类比的是荣耀。”

零跑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有驾

人家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其实事情也就很明白了。

买零跑汽车时候的心态,和你去优衣库买衣服的心态,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零跑之所以能在车圈最惨烈的2024年获得如此高的销量,就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去满足需求——它是反消费主义的,它剥除了各种不必要的溢价——你买零跑的车,就像是在优衣库买衣服,不需要考虑什么“面子”问题,只需要考虑舒不舒服、好不好看、合不合适。

小红书上,就有人表示“准备买零跑C16了,从理想L8、问界M7,一路降级看到了零跑。买理想的钱有,最终决定省点,不要过多花在消费品上......大概率是会买顶配,好去跟销售讲讲价。”

零跑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有驾

还有网友说“我也是从L8看到M7又看到唐,再等了一段时间的唐L,可惜还没等到就买了C16。毕竟两个娃儿开销太大,还是想多留点钱在手头,而且卖旧车的时候,那个价格真是太低了,汽车确实只是个消费品。电车更新太快了,满足自己基本需求就好了。”

零跑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有驾
零跑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有驾

服装、手机、然后是汽车......

醒醒吧,我们已经过了“装点门面”的时代了。

03

零跑是怎么造车的?

对标优衣库”这样话虽然说着很好听,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很需要一些条件的。

不过,还好零跑是一家中国企业,真正实操起来,难度并不算大。

总结起来就两个套路:一是捡漏,二是通用。

先说零跑是如何捡漏的。

众所周知,电车的成本大头就是电池。所以如果可以把电池价格打下来,那么整车的价格也会显著降低。

而制造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是一个门槛相当高的生意。所以这个行业天然就是巨头的乐园,市场集中度是相当高的。中国top3的电池企业,装机量加起来能占到78%;而top10的电池企业,装机量加起来则为95%。

也就是说,从第四名到第十名,他们的装机量加起来,不过只占了全国市场的17%而已。

但你要知道,中国的电池企业那是相当多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外,我们还有大量二三线的电池厂,产能自然也有亿点点过剩——这些无法从宁德时代、比亚迪嘴里抢肉吃的二三线电池企业,为了争夺剩下的市场份额,彼此之间的竞争往往比巨头们的战争更为激烈。

零跑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有驾

在接受《中国汽车报》的采访时,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就直言:“兄弟们各有各的优势,目前各有各的难处。这样一个格局让从业者认识到,我们这个行业的特征是你想卷(价格战),但是你没有资格,你卷不到。前面两个老大,谁卷得到比亚迪?谁卷得到宁德时代?下面的弟兄们只能共生共死。”

因此,在实际的市场上,这些二三线电池厂的产品也比较难销售出去:高端车型肯定不会采购他们的东西,问界M9这种50万级别的豪华SUV车皇那必须配得是宁德时代。而低端车型主打低价,直接就去找比亚迪买了。

也就是说,中国市场上存在着这样的一批电池产品:它们的性能其实很不错,只是没有宁德时代那么尖端,成本控制也没有比亚迪那么强,加上产能过剩,无奈沦落到了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尴尬境遇。

既然电池行业明显供过于求,那价格肯定是要狠狠往下压一压的——这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也是捡漏的大好机会。

所以,我们拆开零跑的汽车就会发现,零跑并没有选择宁德时代或者比亚迪的电池,而是选择了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正力新能这些二三线电池厂的产品。

可以说,零跑是真的吃到了这一波时代的红利。

零跑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有驾

除了在电池市场上捡漏,零跑的另一个招数就是通用化——这个思路其实和AK系列的步枪差不多,零部件通用程度极高,7.62口径的AKM和5.45口径的AK-74之间有一半的零件可以通用,所以生产就变得非常简单,成本自然也就打下来了。

放到零跑汽车身上,也是一个意思。

以零跑C10和C16来说,这俩车根本就是一棵树上长出来的两个果子——C16是零跑想搞个六座大型SUV,然后直接在C10基础上放大获得的产物——两个车的零件有80%都是通用的。

看着很草率,但实际结果却非常令人满意——在六座大型SUV的市场上,C16的销售情况相当不错,和问界M7、理想L8经常打得有来有回。C10也不差,今年三月份卖出去1万多辆,在5座SUV的赛道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水平。

当然,零跑的取舍观念也是值得说几句的。

如果有机会,我真的很推荐大家去商场里实体比较一下零跑、问界、理想这三个牌子的SUV产品,然后你就会发现,零跑他们真的就是“骑自行车去酒吧,该省省该花花”——高性能车机芯片、大屏幕、激光雷达、大电池......这些“硬货”零跑一个不缺全都有,但当你看到真皮座椅、实木内饰之类的地方,零跑就开始给你上人造革和塑料了。

质感上,确实有点差距,但在汽车这种产品上,你看看零跑那只有竞品50%的价格,那我问你,这种差距真的有意义吗?

结尾:零跑的隐忧

最后,我还是想谈一下零跑身上的一些隐忧。

从数据上来看,零跑2024年的营收为321亿元,毛利率8.38%——这两个指标,放在车企里,其实都不算是很好。

对比一下我们就知道了,小鹏2024年的营收是408亿元,毛利率14.3%,赛力斯2024年营收是1451亿元,毛利率26.21%。

更高的毛利率,意味着企业能赚更多的钱,有更多的资源倾斜到研发领域。毕竟,现在已经到了下半场了,电动化的故事已经讲得差不多了,要开始讲智能化的故事了。

有一件事,我们都知道,跟AI沾边的事儿,哪有不烧钱的?

目前零跑汽车的研发费用每年大约是30亿左右,而小鹏和赛力斯,研发费分别是64.6亿元和70亿。

如果零跑在包括智能辅助驾驶方案的研发上没有更多的投入,那么以后的路,可能就越来越难走了。

另外,在低价的世界里,还有比亚迪这个不能忽视的大魔王。

自研平台、自研零部件、一体化、捡漏的电池成本......零跑的这些优势,比亚迪一个不缺。但比亚迪的规模、研发资源、渠道等等优势,却是零跑在十年内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最可怕的一种结局就是:某天醒来,比亚迪突然也宣布要搞个一个十几万元级别、带激光雷达的车,届时,零跑将直接和比亚迪展开竞争。

而这种局面,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战略角度,对比亚迪来说只是一个新的业务,对零跑来说,可能就是天崩地裂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