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千里科技智驾新格局,王军印奇合力推进

吉利千里科技智驾新格局,王军印奇合力推进

车圈的事儿啊,有时候比咱小区业委会还热闹。前两天刚听说,原来在华为汽车那边忙得脚不沾地的王军,这回跑去重庆千里科技了,还直接当上了联席总裁。这消息在我们车友群一传开,小李头一个跳出来:“哎呦,这不是那个把华为智驾搞起来的大佬吗?吉利这是要玩大的!”

其实早几年力帆快顶不住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这牌子要黄。结果兜兜转转,被吉利接手,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千里科技。说来也巧,我舅舅以前还开过老款力帆320,说实话,那时候智能化跟现在比差远了。现在倒好,人家直接奔着“AI+车”去了。

吉利千里科技智驾新格局,王军印奇合力推进-有驾

去年年底,“AI四小龙”之一的印奇也成了这家公司的大股东兼董事长。我有个做算法的小学同学,还真面试过他们团队。他说印奇人挺低调,但对算法那叫一个较真——甚至连停车场摄像头识别率都要抠到小数点后两位。有意思的是,据他说,公司食堂午饭都是重庆味儿,每次吃完嘴巴麻麻辣辣的。

再往前翻翻,今年2月才正式把名字从“力帆科技”改成“千里科技”,三月份就和吉利、迈驰智行、路特斯一起整出个“千里浩瀚”系统。这名字我第一次听时还以为是啥小说主角,其实就是他们自家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据厂里的维修师傅讲,新系统最大优点就是OTA升级快,他亲眼见过凌晨三点自动推送更新,把本来卡顿的问题给解决得服服帖帖。

但最让人琢磨的是股权结构——表面上看,千里是独立供应商,可背后还是离不开吉利资源和支持,就像修理厂老板常挂嘴边的话:“谁给你供零件,你心知肚明。”不少业内朋友私下猜测,这套模式有点类似于引望和华为之间那种半合作半绑定关系,只不过更灵活些罢了。

吉利千里科技智驾新格局,王军印奇合力推进-有驾

至于王军本人,不少老司机都记得他在华为时期干脆果断。当年HI模式刚起步时,有次北京五环外夜间,他亲自坐镇指挥,一台工程样车遇到突发障碍物能稳稳刹停,那可是业内第一次现场演示成功。有技术底子的领导确实不一样,据说他对每项功能上线前都会拉着研发组反复模拟极端工况——什么暴雨夜、坑洼路、小动物乱窜全得测遍。所以这回他带队负责整个智能板块,不少人觉得靠谱多了。

顺便插一句,上个月银河E8上市发布会上,我蹭到了展厅体验了一把H1方案的新NOA高速领航。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主动变道动作流畅多了,而且方向盘轻微震动提醒,比之前用某国际品牌辅助驾驶的人机交互舒服不少。不过隔壁大爷吐槽一句:“语音识别还是没我孙女灵光。”看来软件还有提升空间哈!

吉利千里科技智驾新格局,王军印奇合力推进-有驾

值得注意的小细节还有,他们今年下半年准备全系普及不同级别的浩瀚方案,新出的H7还能实现城市无图NOA和泊车代驾VPD。我问售后技师老赵:这个泊车代驾靠谱吗?他说上周遇到个客户,在地下二层弯弯绕绕让车辆自己找空位停进去了,就是速度慢一点,但安全性没问题。他补充道,“以后保养检测项目估计又要加一条‘感知模块校准’。”

除了这些新鲜玩意儿,还有些冷门配置被埋没,比如据内部员工透露,他们最近悄悄优化了一项隧道障碍物识别功能,对应急反应速度提升很明显。在山城重庆这种桥隧交错环境下可太重要啦!我表弟去年春节返乡途经嘉陵江隧道时就碰上一辆货拉拉突然掉落杂物,好在他的银河E8提前预警踩住刹,否则真可能追尾。

吉利千里科技智驾新格局,王军印奇合力推进-有驾

聊起数据积累,不禁想起曾经某品牌夸口收集多少亿公里数据,其实质量参差不齐。而据朋友爆料,现在只要你的车型装配L2以上辅助驾驶,每次OTA升级后台都会上传匿名行驶轨迹,用于模型训练迭代,所以实际体验越来越贴近中国复杂路况,而不是照搬国外标准模板这一套。

卫星覆盖也是很多用户忽略的一环。据介绍,目前30颗低轨卫星已经实现全球90%区域信号保障。不信你可以问问那些西北跑长途物流司机,没有导航盲区之后走沙漠戈壁心态踏实多啦。也有人担心芯片自主率问题,不过目前来看,大部分关键部件已逐步国产替换下来,用起来稳定性也不错,就是偶尔冬天极寒天气会出现短暂重启,需要定期检查固件版本(维修站老胡建议)。

吉利千里科技智驾新格局,王军印奇合力推进-有驾

最后顺嘴提一句二手行情。我同事去年买了一辆搭载初版智驾系统的旧款车型,本想着省钱结果发现卖家因为OTA服务期限即将到期,多砍了一笔价钱回来。他打趣说以后买二手新能源一定先查清楚云服务授权剩余时间,否则用不了核心功能等于白捡个壳子。这算是时代进步带来的新烦恼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