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聊起来真是让人挺感慨的。
咱们以前一提到保时捷,那是什么印象?
绝对是成功人士的标配,是很多年轻人奋斗的目标,开出去那叫一个有面子。
可就是这么一个响当当的豪华品牌,最近在中国市场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淡,甚至可以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最新的财报数据一出来,很多人都惊呆了,净利润一下子掉了超过百分之六十六,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简直是断崖式的下跌。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个曾经需要加价排队才能买到的“梦中情车”,怎么突然就不香了呢?
咱们先来看看这组让人心惊肉跳的数字。
根据保时捷自己公布的财务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润只有七亿多欧元。
光看这个数字你可能没啥感觉,但关键得有对比。
跟去年同期一比,这个利润直接暴跌了百分之六十六点六,差不多是少了三分之二的钱。
这就好比你开个店,去年赚了三百万,今年辛辛苦苦干了半年,一算账,发现只赚了一百万,这心里能不发慌吗?
更要命的是,保时捷过去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它超高的利润率,卖一辆车赚的钱比很多品牌卖好几辆还多。
以前它的销售回报率能达到百分之十五以上,现在呢,直接掉到了百分之五点五。
这个跌幅,说明它已经不是那个能轻松“躺着赚钱”的奢侈品了,品牌的光环正在快速褪色。
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源,主要就出在中国市场。
今年头三个月,保时捷在中国总共才卖了不到一万辆车,和去年同期相比,销量直接暴跌了百分之四十二,快要拦腰砍一半了。
要知道,就在短短几年前的2021年,保时捷在中国一年能卖掉将近十万辆车,那时候中国市场贡献了它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是它在全球最大、最重要的“金主”。
从一年近十万辆的辉煌,到如今一个季度卖不到一万辆的惨状,这种巨大的落差,清晰地告诉我们,保时捷在中国真的遇到大麻烦了。
那个曾经连续八年都是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中国,如今却成了拖累其全球业绩的最大“包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这样?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消费者为什么就不再那么追捧保时捷了?
这事儿其实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过去我们买豪车,图的是什么?
是品牌带来的身份象征,是发动机的轰鸣声,是那种纯粹的机械驾驶感。
保时捷在这方面确实是顶尖高手,它的品牌故事、它的赛道基因,都深深吸引着上一代消费者。
但是,现在买车的主力军,尤其是那些有钱的年轻人,他们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已经被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特别是新能源品牌给彻底搅动了。
你现在走进一辆国产新势力的车里看看,那种科技感和豪华感,跟以前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超大的中控屏幕、流畅得像手机一样的车机系统、聪明伶俐的语音助手、各种先进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再加上“冰箱、彩电、大沙发”这类舒适性配置,这些东西,恰恰是传统豪华品牌最薄弱的环节。
你花一百多万买一辆保时捷,可能会发现它的导航系统还不如你手机好用,车机屏幕反应慢半拍,智能化体验甚至比不上一辆三十万的国产电动车。
这种体验上的巨大反差,让越来越多理性的消费者开始思考:我花这么多钱,到底买到的是什么?
是真正的价值,还是仅仅是一个车标的溢价?
当蔚来、理想、极氪这些国产品牌,用更强的产品力、更贴心的服务、更懂中国人的设计,把价格卖到五十万甚至更高的区间,并且还卖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保时捷这样的传统豪车就显得非常尴尬了。
消费者发现,原来花一半的钱,就能得到一个移动的、智能的、舒适的“家”,而另一边,你花两倍的钱,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个品牌光环和已经有些过时的产品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保时捷的吸引力自然会大大下降。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保时捷自己也慌了,开始了一系列“自救”或者说“妥协”的动作。
他们之前曾经雄心勃勃地宣布,要在2030年实现百分之八十的销量都是电动车,甚至还投入巨资搞自己的电池研发项目。
可现在,这个自研电池项目被紧急叫停了,相关团队也进行了大规模裁员。
紧接着,他们又公开宣布,未来的发展重点要重新回到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上,纯电动车的推进计划要放缓。
这无异于承认,在电动车这条全新的赛道上,他们暂时玩不过中国的竞争对手。
毕竟,他们的纯电车型Taycan在中国市场卖得并不好,价格昂贵,又没有本地化生产的成本优势,产品定义也跟不上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与其在一个不擅长的领域里硬碰硬,不如先退一步,守住自己最后的阵地。
更让人唏嘘的是,保时捷中国区的负责人已经亲口表示,未来计划将中国的经销商门店数量进行缩减,从现在的一百五十家左右,减少到一百家。
这意味着,将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门店要被关闭。
开店扩张代表着信心和增长,而关店收缩,则是一个品牌在一个市场由盛转衰最直接的信号。
这说明保时捷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靠着以前的品牌光环和产品,已经无法支撑起那么庞大的销售网络了。
说到底,保时捷今天的困境,其实是所有传统燃油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集体困境的一个缩影。
他们曾经赖以生存的技术壁垒,比如发动机、变速箱技术,在电动化浪潮面前,优势正在被迅速抹平。
而中国汽车工业,正是抓住了新能源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实现了“换道超车”。
我们不仅拥有了全球最完整、最高效的电动车产业链,更在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当我们的国产品牌已经开始用技术和产品力去定义什么是新时代的豪华时,那些反应迟钝、不愿改变的“老贵族”们,自然就会被市场和消费者所抛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