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摩限电下雅迪爱玛高性能电摩为何还在路上
家门口那条老马路,最近又多了几辆新奇的电动摩托。说起来也怪,有些地方明明早就挂出“禁摩限电”的牌子,可雅迪、爱玛这些品牌还是一波接一波地推出高性能的机甲风格车型。邻居王叔前阵子刚买了一台,说是“星舰S80”,动力猛得很,续航也不短。我看他骑着过来,声音小得跟猫似的,但速度一点都不慢。
其实,这类车子的配置已经和普通的小踏板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了。像王叔那台,据他说配的是大功率电机,“师傅装的时候还念叨,这玩意儿起步能把你吓一跳。”听群里车友自测,说跑起来七十码轻轻松松。有些型号甚至带了什么TCS防侧滑系统,还有毫米波雷达辅助——这些东西以前只在汽车上见过,现在居然用到两轮车上头。
我问卖车的小李:“这不是都说禁摩了吗?咋还能卖?”小李挠挠头,说道:“哥,你别听外面瞎传,其实‘禁摩’主要管的是燃油那种老式两轮,那种噪音大、排放高。而像我们这种合规生产出来的纯电动,只要通过强制认证,有公告、有资质,就能合法上市。”他说每年政策都有点变,不过只要手续齐全,在很多城市和县城还是能正常挂牌跑。
不过,也不是哪儿都随便骑。有朋友住广州,他吐槽市区内查得严,一线城市像北京四环内、上海外环那些地方,对两轮管控特别死。师傅修理时常唠叨:“现在啥都讲环保安全,大城市怕乱,所以进城难。”但到了三四线或城乡结合部,这种限制就宽松多了——物流快递、邮政环卫甚至还有专门发通行证给特定行业用。这几年西部县城见到的大部分都是这种大载重远续航的新款,确实方便不少人上下班。
有个冷知识,不少国产高性能车型其实主打出口市场,比如东南亚和非洲,用不上国内那么多限制。“群里有兄弟发照片,他亲戚在越南开店,全是国产品牌,”销售顺嘴提一句,“国外对这种技术要求反而没那么细致。”
技术储备也是原因之一吧。我认识的一位维修师傅张哥,每次拆开新款,都忍不住感慨:这几年厂家卷得厉害,高密度锂电池、电机效率一年比一年好。他说厂商做这些旗舰型,就是为了后面量产民用版做铺垫。“你想啊,把最牛逼技术先塞进顶配,将来平价版也跟着升级呗。”
不过养护方面可不能偷懒,我帮王叔换过一次刹车片,新款碟刹手感偏硬,还容易积灰堵孔。他嫌麻烦,总想着找个便宜修理铺应付一下,被我劝住了:“这么贵的新玩意儿,你真舍得糙弄?”据说有人图省事没按原厂标准保养,结果控制器烧掉花了一千五才搞定——这钱可不能省。
前阵子微信群里聊起二手行情,新出的几个型号因为政策变化,有时候挂牌难度增加,但转手价格却没跌多少。一位东北老铁吐槽:去年买的A7 pro,本地查牌严格只能当备用,但出了省立马有人抢着收走。不少人干脆把闲置旧车寄去亲戚农村,让它继续发挥余热,也算物尽其用了吧。
最后插句题外话,上个月村口来了批国外回流件,看样子就是之前出口出去又被淘汰返销回来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影响本地市场。这事谁也不好说清楚,总之现在买卖两轮还挺讲究时运与地区差异,要问准当地政策再下单才保险。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