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车变精神标签,孤独副驾没了,限量也是炫耀

一辆车,能不能脱离“交通工具”这个标签,成为某种精神象征?跑车这个东西,表面上是用来“开”的,实际上更多的人是用来“看”的,有的甚至都不舍得碰下方向盘,只给人拍照留念。Analogue推出这辆以Lotus Elise为基础改装的VHPK,开宗明义就是要“孤傲”,要“极致”,要“让你开着它就像独自站在地球的正中央”。

你说,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意义?轻量化、碳纤维、中央驾驶座,都听了多少遍了。车圈里的发烧友一个个都快把这些词说烂了,可这次连副驾驶都给你拆了,干脆让你自己一个人“独享”操控、独享狂野。问题就来了:极致的孤独到底是不是一种乐趣?或者说,孤独是不是自由的最好表达?

在现在的消费环境,“限量35辆”,光听数字都能让人觉得带点优越感。可这优越感说白了,是不是就是凭钱换的“孤独”?真当自己成了孤傲的国王,其实不过是钱包足够厚。这些年,“孤独的跑车”越来越像一种标签,谁谁买了,立刻朋友圈炫耀:“你们坐副驾都得看我脸色,我这车全世界就几十辆。”难道买这么辆车,真的在享受什么独一份的快乐?可要我说,不见得。大多数人,还是在享受别人的艳羡。

扔掉副驾驶,是个什么意思?这事隐隐有些意思,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不要乘客,不要陪伴,我只要我自己。要说操控的纯粹感,这个改变没谁能否认,对热爱“驾驶”的人来说,中央座椅是终极追求,身体和机器一线牵,力量直接反馈成速度,人的存在感拉满到极致,有点像赛车手入弯那一瞬间的专注。但这种设计,对于所有买得起这辆车的人来说,是不是“想的太美了”?买跑车的,有几个天天上赛道?大多数人,还是靠这个车给自己脸上贴金。“我这车就一个座,连想蹭我副驾的机会都没有。”听着高冷,其实很社恐。

回头再看,“600公斤的极致轻量”,技术进步是没错,数据也漂亮,但这种轻到极限的车,真的适合用来赶路吗?现在路上开的车,隔音降噪、车机娱乐、舒适座椅,什么都得讲究,更别说大城市堵成狗。这辆孤傲跑车,连副驾都没,到了现实路况,不说能不能上牌,能不能过年检,骑着自行车的老大爷都得多看你两眼。你是自由了,但别人全都在等红灯的马路边看你晃来晃去。把一部需要“专业热爱”的机器,硬塞进日常生活,终究成为一种“炫耀的道具”,而不是真正能“享受生活”的伙伴。懂车的人为了几公斤的轻量化、几匹马力的提升能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可最后得到的未必是真正的快乐。

你看车圈这些年,老品牌总搞“致敬经典”,用新技术换壳,目标是讲历史,把孤独、速度、极致当成神话卖给你。可这种神话,越来越变味了。你是想要“自由的灵魂”,还是只想买个“别人没有”的稀有玩具?每个人都说自己追求特立独行,其实不过是盯着那孤独背后的优越感——先是金融自由,后是精神“优越”。

跑车变精神标签,孤独副驾没了,限量也是炫耀-有驾

还有个问题你想过吗?这类车连副驾驶都没了,你连跟朋友兜风都不用想。是纯粹的操控,还是彻底拒绝“分享”?在这个社交泛滥的年代,到处都是拼团,处处都是点赞,有多少人敢真心享受边开边孤独,不跟任何人分享?你严肃问问自己:“有没有人敢只开车不发朋友圈?”真正让你快乐的是开车本身,还是在网红宠溺下收到的一堆评论和赞?

跑车变精神标签,孤独副驾没了,限量也是炫耀-有驾
跑车变精神标签,孤独副驾没了,限量也是炫耀-有驾

当然,也有人会说,这车就是给“极客”造的。愿意砸钱买孤独的,总有那么几个人。他们关心的是路感,是配重,是曲线反馈,是人车合一,才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可这种人,一万里挑一,现实中,更多富人只是把孤独的东西买回家,再找机会跟别人炫耀:“我和你不一样”,根本没打算真的孤独,虚伪得很。

跑车变精神标签,孤独副驾没了,限量也是炫耀-有驾

再说了,车圈每年都有人发明奇形怪状的新玩法,VHPK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他们想靠“别人没有”的东西吸引真实热爱者,让你觉得:“不一样才是好”,但其实大部分不一样,只是“贵”而已,或者“稀有”而已。这玩意对技术有追求吗?有!但是不是变成了“价格的悬崖”,不让一般人靠近?也有。说白了,这是圈圈套圈,给一小部分人铺的金光大道,剩下的人只能远远看,偶尔在路上碰着了拍两张,然后记下来发朋友圈,证明自己的生活“见世面”。

有时候我怀疑,把车做得这么轻,坐在里面的人越来越少,是不是在试图表达什么人生观?人生最重要的是“快”吗?是“孤独”吗?是“无所顾忌的自由”吗?可能在哪一瞬间很爽,但极致总是不能常态化的。如果真有一天这类车成了主流,路上一群孤零零的人在满城市飙车,那社会就是真的荒唐了。毕竟大多数人,从小到大坐车,还是跟家人朋友一起,副驾和后排,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了副驾,这辆车就是一个人的世界,别人都在窗外。可以炫,但不能常态。

“限量”、“孤独”、“致敬经典”,都是现在消费市场的标签,到处都有人用这些套路,拉高价格、制造优越感。真正最稀有的,其实是“找回最本真的快乐”。谁能说清楚,车的快乐到底是和谁分享的?工程师的快乐在设计,车迷的快乐在驾驶,富人的快乐在炫耀,但普通人的快乐,可能只是在副驾吹吹风,跟朋友叽叽喳喳聊两句。孤独不是罪,但孤昆不是美德。每个人都想特殊,但世界不是为特殊而造的。

你说VHPK只做35辆,够孤傲,但孤傲也未必高贵。这种极致孤独的跑车,能代表一种人生态度吗?可能能,有人坚信“只有孤独才能找到纯粹”,但也许更多人,只是借孤独之名,炫耀自己的不同。最后,什么才值得留念?是孤独,是速度,还是那回头一句“副驾你坐不坐?”其实,多数时候,分享的快乐才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是我的看法,你怎么看呢?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