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的这份财报一出,市场群里就炸了锅。
一个华尔街老油条在微信群里发了句奔驰这是玩脱了,亏成这样,简直是自掘坟墓。
股价当晚暴跌3%,市值蒸发200亿人民币,瞬间把整个汽车圈的神经都扯紧了。
奔驰CFO在发布会上一脸沉稳地说我们正面临全球需求疲软的挑战,但这只是暂时的调整。
可这话刚落地,二级市场就有人回怼调整?
这是崩盘的预演好吗?
别看表面上风平浪静,奔驰的麻烦其实从今年Q2就开始酝酿。
4月份,奔驰内部一个高层会议的录音片段在圈里传开了据说,是从一个离职高管的朋友圈截图扩散的。
会议上,奔 chi 集团CEO卡伦纽斯直言中国市场不是在下滑,是在崩塌,我们的电动车战略完全没跟上节奏。
当时,奔驰刚公布了Q1数据,营收还算持平,但内部预警已经很明显库存积压严重,经销商开始叫苦。
5月,奔驰悄悄调整了生产计划,把部分EQ电动车系列的生产线缓了缓,转而加码燃油车输出。
结果呢?
Q2财报出来,全球销量暴跌9%,净利润直接腰斩68%,创下4年新低。
数据上看,上半年营收663亿欧元,亚洲市场贡献23%却同比下滑16%,中国销量更是惨烈,19%的降幅让奔驰在本土最大的单一市场丢了面子。
与此同时,经销商那边的故事更接地气。
6月底,全国多地4S店开始关门,奔驰官方内部邮件显示,他们终止了部分授权合同。
圈里传闻,这事从广州一家大店开始的店主在朋友圈发了个截图,说奔驰总部通知优化网络,结果他直接转手给了鸿蒙智行。
华为的智行部门动作很快,几个月内就接管了好几家店面。
北京一个老经销商私下吐槽奔驰降价救销量,我们的利润都快没了,还得扛着高库存。
转给华为至少还有现金流。
这不是孤例,上海、深圳的店也纷纷易主。
奔驰高层在7月的内部通气会上试图安抚,说这是战略收缩,但投行群里有人贴出数据,奔驰的经销商网络在中国缩减了15%,毛利率从去年的20%降到16.4%,现金流压力山大。
问题是,谁在被伤害?
奔驰自己肯定是头号受害者,但他们在装没事。
结构性矛盾太明显了第一,电动化转型卡壳了。
奔驰Q2纯电车销量下滑18%,占比只剩8%,而中国市场新势力如比亚迪、华为智行正以更低价和快迭代抢份额。
数据说上半年奔驰电动车只卖8.73万辆,相比之下,比亚迪一季度的净利润就超过了奔驰Q2的79亿欧元。
奔驰高管在财报会上说我们要专注燃油车,但这等于自打脸全球电动车需求放缓,关税壁垒又起,美国市场他们已经暂停EQ系列生产了。
第二,成本控制和竞争的死循环。
奔驰启动了裁员计划,目标减2万人,缩减开支,但供应商端已经炸锅了。
博世那边的德国工厂高管在小范围会议上抱怨我们不是在降本,是在断血。
奔驰的采购订单削减了10%,供应链上下游都受影响,大众和奥迪的财报也跟着下滑,行业内一片比惨大会。
多方拉扯起来,这事就更有火药味了。
奔驰公关部还在对外放风,说新电动GLC车型会是转折点,但一个供应商朋友在饭局上直言不讳别逗了,他们的平台开发落后大半年,800V充电技术都抄的别人作业。
另一方面,基金经理们在群里开撕,一个头部券商的分析员发了句奔驰股价还能跌10%,他们太依赖中国市场了。
而鸿蒙智行的高层呢?
据说内部会议录音显示,他们正大举并购经销商,目标是年底覆盖50城。
经销商自己更惨,很多人转手后在朋友圈发感慨从卖奔驰到卖华为,感觉像换了时代。
冲突感满满,高管们说一切可控,可供应链圈子里的小道消息是,奔驰可能还要再砍5%产能。
尾声呢,别急着下结论。
奔驰的新纯电GLC快要亮相慕尼黑车展了,续航600公里听起来不错,但圈里传闻,华为已经在悄悄布局更多合作,准备用鸿蒙OS抢滩豪华车市场。
有人说奔驰大厦将倾,也有人在算抄底账。
但谁知道,下一场暴风雨会从哪里来是电动车救赎,还是本土品牌的全面反扑?
本文致力于传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协商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