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新浪财经专访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一场隐秘的“雷暴”——“现在的汽车业里,‘恒大’已经存在,只是还没爆而已。”这番话犹如一枚深水炸弹,瞬间引爆行业讨论。魏建军直言不讳地批评部分车企沉迷于市值游戏,将商业本质抛诸脑后,甚至提出“长城愿出资为同行做全面审计”的震撼提议,背后是对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深切忧虑。
魏建军的警示并非危言耸听。他揭露了一个残酷现实:当前纯电动车领域大面积亏损,商业模式难以为继,资本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后悄然离场,留下的却是车企与产业链的“烂摊子”。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业利润率已跌至4.4%,全行业利润总额缩水近三成,部分头部企业甚至连续亏损。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主机厂为维持“繁荣假象”,通过财务造假、以价换量等手段强行续命,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魏建军痛心疾呼:“什么样的工业产品能降10万还保质量?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面对新能源热潮,魏建军却提出“冷思考”:电动车并非万能解药。他指出,海外市场对电动车的接受度远低于预期,单一技术路线难以覆盖全场景需求。以长城为例,其在上海车展发布的4.0T V8发动机,正是为应对高性能、高负载场景而生,填补了自主品牌在大排量技术上的空白。魏建军强调,真正的汽车强国应以“全动力技术”满足全球市场,而非盲目押注纯电。这一观点与部分车企“唯电动论”的激进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更值得关注的是,魏建军对行业补贴政策的反思同样犀利。他认为,当前新能源补贴已偏离初衷,部分车企依赖政策输血而非自身造血能力,反而加剧了行业泡沫。“补贴该退出时就退出,国家应推动产业健康,而非救急。”他建议,未来政策应聚焦技术创新与用户价值,而非简单堆砌销量数字。这一呼吁与发改委近期整治“内卷式”竞争的表态不谋而合,预示着行业监管将更加严格。
在魏建军看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出路在于“回归理性”。他多次强调,企业需守住盈利底线,产业链上下游必须协同发展,而非陷入“价格战绞杀”。长城自身便是典范:2024年,其净利润同比增长80.73%,单车利润达1.03万元,并持续加码技术研发,全年投入超百亿。这种“高质量发展”模式,或许正是破解行业困局的关键。
从“保定车神”到产业“吹哨人”,魏建军始终以敢言著称。他的每句“金句”背后,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切责任。当“恒大时刻”成为行业隐忧,当资本泡沫即将破裂,唯有回归商业本质、坚持技术创新,才能让中国汽车真正走向全球舞台中央。正如魏建军所言:“把车做好,是我的分内事。”这场“去泡沫”之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
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
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
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
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
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
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
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
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