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现在咱们国产车,特别是那些块头不小的家用SUV,好像越来越好开了。
以前一提到超过五米长的大车,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笨”,像开船一样,转个弯费劲,停个车头疼,很多女司机一看就直摇头。
可现在,情况似乎变了。
就拿东风新出的那款eπ008六座版来说,不少开过的人都说,这车开起来的感觉,一点不输给那些价格贵得多的豪华品牌,过弯的时候车身稳稳当当,过个减速带,车里几乎感觉不到什么大颠簸。
这就让大家好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是用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独门秘方”?
其实,这背后没什么玄乎的,说白了,就是实打实的功夫和用心。
一辆车开起来舒不舒服,操纵起灵不灵活,最关键的地方在底盘。
底盘这个东西,就像一个人的骨架和肌肉,决定了你的核心功底。
而要把这副骨架和肌肉调教好,就需要顶级的“健身教练”。
给eπ008当“教练”的,是一支来头不小的团队,他们是连续三年在中国汽车场地锦标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TCC比赛里,拿了量产组冠军的专业队伍。
一听到“赛车冠军”,可能很多人心里会犯嘀咕:赛车那不都是硬邦邦的吗?
为了追求速度,恨不得把所有舒适性都扔掉,那种车开到马路上,屁股不都得颠成八瓣?
家里有老人孩子,能受得了吗?
这个担心很正常,但也是对这群工程师最大的误解。
他们厉害的地方,恰恰在于把赛道上那种对车辆极限的理解,转化成了我们日常开车最需要的舒适和安稳。
咱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动力输出。
很多电动车,为了显示自己加速快,电门一踩,车子“嗖”地一下就蹿出去了,推背感是挺强,但车里的乘客,尤其是后排的老人和小孩,很容易被这突如其来的加速晃得头晕眼花。
赛车在比赛中,需要动力在零点几秒内做出最精准的响应,快一分或者慢一分,成绩就天差地别。
这支冠军团队就把这种对动力“毫秒级”的控制经验,用在了家用车上。
他们给eπ008设定了一套“线性输出”的逻辑,意思就是,就算你深踩电门,动力也不会猛地一下爆发出来,而是像一股源源不断的溪流,平顺又有力地推动车子前进。
这种感觉非常高级,既能让你感受到充沛的动力,又不会让家人感到任何不适,这才是真正懂家用的调校。
再说说转向。
大车最怕的就是转向模糊,方向盘打了一点,车头没反应,得多打一点才动,感觉中间隔着一层棉花,开起来心里没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对eπ008的转向系统进行了超过两千组不同的参数设定和优化,最终把方向盘的虚位,也就是你转动方向盘但车轮还没开始转向的那个空隙,控制在了3度以内。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你的手在方向盘上有一个微小的动作,车头就能立刻给出清晰的反馈,指哪打哪,非常精准。
开着这样一台大车在山路上拐弯,你会发现特别轻松,方向盘转不了多少角度,车身就能顺滑地切入弯道,即便是力气不大的妈妈们,单手扶着方向盘也能轻松驾驭,这种掌控感带来的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
当然,光有好的调校团队还不够,车子本身的硬件底子也得够硬才行,不然就是空有屠龙之技,却没有宝刀在手。
eπ008在硬件上,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特别是在后悬架上,它用了一套在同级别车型里非常少见的“铝合金H臂多连杆独立悬架”。
这个名字听着有点复杂,我们拆开来看。
“多连杆”是好东西,能让车轮在上下跳动时更稳定,过滤震动的效果比普通悬架好得多,这是保证舒适性的基础。
“铝合金”材质是关键,它的好处是轻。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穿着沉重的铁靴子跑步和穿着轻便的跑鞋跑步,肯定是跑鞋更灵活、落地更舒服。
悬架用铝合金,就是给车子穿上了“跑鞋”,能让车轮对路面的反应更快,处理颠簸的动作更干净利落。
而那个“H臂”结构,更是一个亮点,它让悬架在车辆高速转弯、并线的时候,能提供很强的侧向支撑力,让车身保持平稳不侧倾;而在经过坑洼路面的时候,它又能很好地化解冲击力。
这套悬架,以前通常是那些价格更高的豪华车才会配备的。
除了悬架,还有一个大家平时看不到,但对舒适性影响巨大的地方,就是车身的隔震设计。
eπ008在底盘和车身的连接处,用了多达30个橡胶隔震部件。
这个数量是什么水平呢?
一般的同级别车型,大概也就用10到15个。
这些橡胶件就像是在底盘和车厢之间塞进了一块块厚实的海绵垫,能把路面传来的细碎震动和颠簸隔绝掉一大部分,官方的数据是能把颠簸幅度降低60%。
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车开在不太平整的路上,车内依然非常安稳,后排的孩子睡着了,过个减速带可能都不会被弄醒。
再加上它用的是主打静音效果的一线品牌轮胎,车子开起来之后,车厢里非常安静,电机那种高频的噪音被控制在18分贝以下,这比在安静的图书馆里翻书的声音还要小。
这样一来,长途旅行时,一家人可以在车里轻松地聊天,不用扯着嗓子喊,大大降低了旅途的疲劳感。
最后,也是最能体现造车用心的地方,是这台车经历的严苛测试。
技术和配置再好,也得拿到真实复杂的用车环境中去检验。
这支团队开着eπ008,在中国版图上跑了整整300万公里,这个里程数相当于绕着地球跑了75圈。
他们去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在空气稀薄的地方测试车辆的动力和电池性能;也去过夏天超过40度的海南,在又热又潮湿的环境里考验车辆的散热和空调系统;还去过北方冬天结冰的搓板路,在持续的剧烈颠簸中检验底盘的耐用性和舒适性。
正是因为走过了这么多普通用户可能会遇到的极端路况,他们才真正了解了中国家庭的出行痛点,并把解决方案融入到了车辆的设计中。
比如,针对城市里堵车时走走停停,很多电动车刹车时会有明显的“点头”感,让人很不舒服。
eπ008就专门优化了刹车系统,让刹停的过程非常平顺。
还有像风琴式的油门踏板,踩着比悬吊式的更省力,开长途脚不累。
这些数不清的细节,最终汇集成了“不晃、不颠、不晕、不累”的驾乘感受。
所以说,一台车的好与坏,最终还是要看它是否真正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去解决一个个具体而微小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