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榜首争夺白热化:比亚迪37.3万辆,上汽集团36.3万辆
37.3万辆。36.3万辆。这两个数字背后,是两座巨峰的碰撞。
比亚迪。上汽。谁是中国车市真正的王者?
答案,正在风中摇摆。
八月的战报刚出,比亚迪以微弱优势领先——373626辆。上汽紧随其后——363371辆。差额不到一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数字之外,是截然不同的增长曲线。
比亚迪同比增长0.1%。几乎停滞。
上汽呢?41%。一个令人瞠目的数字。
你没看错。四十一点。像一记重拳,砸在中国车市的平静湖面。
这是什么概念?去年八月,上汽卖了25.8万辆。今年,36.3万辆。凭空多出十万台。哪儿来的?
自主品牌在觉醒。
上汽乘用车、飞凡、智己,还有那个横空出世的——尚界。
尚界H5。这个名字,八月之前没人听过。八月二十五日开启预订。一小时,小订突破2.5万台。十八小时,5万台。
20万级新能源SUV的预售纪录,被它踩在脚下。
为什么?华为。
不是简单的合作。是深度绑定。ADS 4.0。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无保护左转?跨层自动泊车?它都敢做。
续航呢?增程版纯电235km,综合1360km。纯电版655km,百公里电耗13.4kWh。
这不是在造车。是在重新定义智能出行的边界。
而它的对手是谁?比亚迪的宋PLUS。海狮07。唐。
曾经的王者,如今正被“围猎”。
问界在高端。吉利在性价比。小鹏在科技。现在,尚界在智能驾驶的最前沿。
比亚迪呢?
海豚依旧畅销。秦PLUS依然坚挺。但中高端……腾势,方程豹,仰望,声量够大吗?
63万辆。这是比亚迪1-8月的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39%。亮眼。
但上汽呢?海外累计销量66.4万辆。同比增长2.29%。总量更大。增速虽缓,但基数惊人。
一个在猛冲海外。一个在稳扎全球。
路径不同。目标一致——全球市场的话语权。
可回到国内,问题更尖锐。
比亚迪的增长,真的乏力了吗?
七月份,增长0.5%。六月,11.9%。五月,15.3%。一路下滑。
而上汽,五月增长10.2%。六月21.6%。七月34.2%。八月41%。
这是什么节奏?火箭发射?
不。是蓄力已久后的爆发。
上汽的自主板块,终于从合资的阴影中走出。
曾经,大众、通用撑起半壁江山。如今,自主品牌开始反哺集团。
这背后,是战略的调整。是资源的倾斜。是“尚界”这种全新品牌的孤注一掷。
华为的赋能,真的这么可怕?
看看数据。尚界H5的订单,有多少是冲着“华为”两个字去的?
恐怕,八成以上。
消费者不傻。他们知道,华为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已经站在行业顶端。
他们愿意为“确定性”买单。
而比亚迪的智能化,还在追赶。
刀片电池。DM-i。e平台3.0。技术标签鲜明。但智能化?车机卡顿、语音迟钝的吐槽,依然存在。
腾势N7。方程豹豹5。产品力不弱。但市场声量,为何不如问界M7?
品牌?渠道?还是用户心智的占领?
值得深思。
全年销量冠军。还有四个月。
比亚迪目前领先11万辆。
听起来很多。
但上汽若保持40%的增速,九月销量可能冲到44万辆。而比亚迪,能增长多少?
5%?3%?还是继续徘徊在1%以下?
11万辆的差距,四个月,足够抹平。
甚至反超。
这不只是销量的争夺。
是两种发展模式的对决。
比亚迪,自研闭环。三电、整车、智能化,全链路自给。
上汽,开放合作。与华为联手,借力打力。
谁对?谁错?
没有标准答案。
但市场在投票。
消费者用订单,写下自己的选择。
我们总说,中国品牌要“走出去”。
可真正的竞争,首先在“家门口”。
比亚迪守擂。上汽攻城。
一个靠规模与成本。一个靠技术与生态。
这场对决,没有输家。
因为无论谁赢,都是中国品牌的胜利。
但长远看——
智能化的牌,必须握在手里。
否则,今天的尚界,就是明天的别人。
比亚迪需要更快。
上汽需要更稳。
而我们,作为消费者,乐见其成。
更多的选择。更好的产品。更低的价格。
这才是竞争的意义。
37.3万。36.3万。
数字会变。
但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你,站谁?
……
下个月。答案,又会不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