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话题挺火的,就是关于增程车和纯电车到底该怎么选。
很多人买车的时候,都觉得增程车是个特别聪明的选择,宣传上说的“可油可电,没有里程焦虑”,听着就让人动心。
它好像把电车的省钱、安静和油车的方便、续航远这两个优点都给占了,简直就是个完美的“六边形战士”。
但最近,有位车主用自己真金白银的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他开了一年多的增程车,最后实在受不了,转手卖掉换了台纯电车,结果发现,这两种车开起来的感受,差别简直比天还大。
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看看这增程车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香。
咱们先得理解,为什么当初那么多人,包括这位车主,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增衣车。
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价格。
在市场上,经常能看到同一个品牌、配置差不多的车型,增程版本能比纯电版本便宜个一万多块钱。
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买车是件大事,能省一点是一点。
花更少的钱,买到一个既能当电车开,又能随时加油的车,这笔账怎么算都觉得特别划算,感觉自己占了个大便宜。
其次,就是那个被反复强调的“没有里程焦虑”。
这四个字简直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
尤其对于那些家里没法装充电桩,或者住在老旧小区、停车不方便的朋友来说,纯电车每天找充电桩的麻烦,想想都头大。
增程车就不一样了,没电了?
没事,拐个弯进加油站,五分钟就满血复活,跟开油车一模一样,心里那份踏实感是纯电车给不了的。
而且,不少增程车为了配重平衡,还会标配四驱系统,这在下雨下雪天开车,抓地力更强,车身更稳,对于安全性的提升也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把这些优点摆在一起看,增程车在买车前,确实像是一个无懈可击的“最优解”。
可买车和过日子一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真正把增程车开回家,每天用起来,问题就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了。
第一个让人头疼的就是那个纯电续航。
厂家标的续航里程,比如180公里,听着还不错,感觉在市区里开个两三天不成问题。
但实际上,这只是个理想数字。
在城市里开车,红绿灯多,堵车是常态,再开个空调、听个音乐,电耗蹭蹭往上涨,实际能跑个120公里就相当不错了。
这还是在天气好的时候,一到冬天,电池怕冷,续航里程直接打个对折,能跑100公里都得偷着乐。
这么一来,原本以为三四天充一次电的计划,就变成了几乎一两天就得充一次,这频繁程度,跟以前的智能手机似的,电量焦虑一点没少。
充电频繁也就算了,更让人崩溃的是它的充电速度。
很多增程车为了控制成本,电池包容量不大,快充技术也相对保守。
去公共充电桩充电,别的纯电车半个多小时就能充到八成,而增程车可能要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久,充电桩的钱一分没少花,时间却浪费了不少。
想象一下,辛辛苦苦上了一天班,晚上回家还得开着车到处找空闲的充电桩排队,那种又累又烦躁的心情,真的会磨掉所有对这台车的好感。
如果说充电问题只是麻烦,那馈电状态下的驾驶体验,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所谓馈电,就是电池里的电量用得差不多了,增程器(说白了就是一台小排量发动机)开始启动发电,来驱动车辆。
这个时候,这台车就像变了个人。
有电的时候,提速飞快,超车干净利落,开起来安静又平顺。
可一旦馈电,增程器开始工作,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是动力严重下降,原来五六秒就能加速到一百公里,现在可能要十秒开外。
在高速上想超过一辆慢悠悠的大货车,你一脚油门踩到底,只听见发动机在前面声嘶力竭地吼叫,车速却提得很慢,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既尴尬又危险。
动力下降的同时,噪音和震动也来了。
有电的时候,车里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增程器一启动,那“嗡嗡嗡”的声音和持续的震动,瞬间让你觉得像是坐在一台老旧的燃油车里,之前所有关于电车的静谧体验都荡然无存。
晚上开车进小区,都得蹑手蹑脚,生怕吵到已经休息的邻居。
要是跑长途,那发动机的噪音就会一路陪着你,几个小时下来,耳朵里都是嗡嗡声,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会受影响。
最折磨人的,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矛盾和纠结。
你想省钱,就得尽量用电,但它的纯电续航又短得可怜,让你时刻为充电发愁。
你想图方便,就用油,可看着现在八九块一升的油价,每次加油心都在滴血,而且油箱里的油长时间不用,还担心会变质。
这种怎么开都觉得别扭,怎么选都觉得亏的感觉,让开车从一种享受变成了一种负担。
最后,连保养都比想象中更贵更麻烦。
它既有燃油车那套发动机系统,需要定期换机油、机滤,又有一套三电系统需要检测维护,一次保养下来,费用比很多纯电车要高不少。
正是因为被这些问题折磨得不行,这位车主才下定决心换了纯电车。
他这次学乖了,直接选了台续航实在、充电速度快的车型。
结果这一换,才发现之前的担心很多都是多余的。
现在我们国家的充电设施建设发展得太快了,随便一个高速服务区、大商场的地下车库,充电桩都非常普及,而且大部分都是120千瓦以上的超快充。
车子开过去,插上枪,你去上个厕所,买杯咖啡,大概二十多分钟,电量就从20%充到80%了,又能跑个三四百公里。
这比加油是慢一点,但结合高速上开几个小时就要休息一下的规定来看,利用休息时间补能,完全是绰绰有余,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焦虑”。
纯电车的驾驶感受和乘坐舒适性,更是增程车完全没法比的。
从头到尾,车里都非常安静,只有轻微的风声和轮胎声,听音乐、和家人聊天,都特别清晰。
动力输出也是随叫随到,不管电池里是满电还是只剩百分之十几的电,只要你踩下踏板,动力就立刻涌现,那种直接、顺滑的感觉,是增程车在馈电时无论如何也给不了的。
而且因为没有了发动机和油箱,纯电车的内部空间也更大,后备箱能装下更多的东西,实用性也更强。
算经济账就更不用说了,在家里装个充电桩,利用晚上谷时电价,一度电才几毛钱,算下来一公里的花费不到一毛钱,跟用油比起来,一年能省下一大笔钱。
保养也简单,除了换换空调滤芯、刹车油,基本没什么要操心的。
所以说,回过头来看,增程车更像是一个特定时期的过渡产品。
它试图解决所有问题,但结果是每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只是一个“什么都行,但什么都不精”的妥协方案。
而在充电网络已经非常完善的今天,纯电车把单一能源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它用更低的成本、更好的驾驶体验和更高的舒适性,满足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日常用车需求。
为了那一年也遇不到几次的极端长途场景,而去牺牲掉三百多天日常使用的舒适和经济,这笔账算下来,确实不太划算。
这大概就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一个是在勉强地兼顾两头,而另一个,是专注地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最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