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1050字, 预计阅读时间4-5分钟
最近你有没有发现, 街上的小米SU7是不是越来越多了?说实话, 自从小米汽车推出SU7以来, 这车的话题热度就没降过. 值得一提的是, 就在7月27日, 小米SU7推送了HyperOS 1. 8. 4版本OTA更新, 核心升级就是辅助驾驶系统提升至"1000万Clips"数据版本.
估计很多朋友看到这个"1000万Clips", 心里都在想: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要我说, 这就像是给辅助驾驶系统"喂"了1000万个驾驶场景的视频片段. 每个Clips大概30秒到1分钟, 包含了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的数据. 很显然, 数据量越大, AI学习的场景就越丰富.
从300万到1000万, 数据背后的真实提升
坦白讲, 单纯看数字可能没啥感觉, 但这次升级带来的实际提升, 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官方数据显示, 相比之前的300万Clips版本,纵向舒适度提升了57%,绕行成功率提升67%,路口通过率提升23%.
要知道, 纵向舒适度提升57%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加速减速更平顺了, 不会再有那种"一脚电门蹿出去"或者"刹车点头"的尴尬. 绕行成功率提升67%就更实用了, 遇到前车变道、临时障碍物这些情况, 系统能更果断地做出判断.
至于路口通过率提升23%, 这个对咱们日常开车太重要了. 毕竟国内的路口环境, 那叫一个复杂. 红绿灯、斑马线、非机动车、行人, 各种情况交织在一起. 能在这种环境下提升23%的通过率, 确实不容易.不只是数据升级, 功能也在进化
值得一提的是, 这次1. 8. 4版本更新, 除了核心的1000万Clips升级, 还带来了不少实用功能.城区技术栈扩展至高速, 意思就是之前在城市道路积累的经验, 现在可以用到高速公路上了.
而且, 泊车辅助也有了新玩法. 新增的"直线移车辅助-忽略侧向障碍物"功能, 说白了就是在狭窄地方挪车时, 系统不会因为旁边的小障碍物就"怂"了. 还有"寻位泊车辅助-漫游模式", 听起来就很高级.
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新增的"误加速抑制辅助(MAI)". 有朋友可能会问:这是干啥用的?简单说, 就是防止你误踩油门时车子突然蹿出去. 虽然听起来不起眼, 但关键时刻真能救命.行业"改口"背后的深层思考
说到这里, 不得不提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你有没有发现, 最近各大车企都在悄悄"改口"?原来满口"智驾"、"自动驾驶"的宣传, 现在都统一改成了"辅助驾驶".
小米汽车也不例外, 5月4日就把官网和App里的"智驾"表述全面替换成了"辅助驾驶". Xiaomi Pilot Pro改名"小米辅助驾驶Pro", Xiaomi HAD改名"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看这架势, 整个行业都在回归理性.
要知道, 这背后其实有深层原因. 3月份那起小米SU7的事故, 确实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3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当前的技术水平, 还远没有达到完全"无人驾驶"的程度.冷静看待技术进步与现实差距
坦白讲, 1000万Clips的升级, 确实代表了小米在辅助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 但我们也要理性看待, 现在的辅助驾驶系统, 本质上还是L2级别, 需要驾驶员随时保持接管准备.
7月25日的一项独立测试显示, 特斯拉FSD在某些测试中的表现, 依然优于包括小米SU7在内的一些中国品牌. 这说明什么?技术竞争依然激烈, 各家都有各家的优势和短板.
真正的"护身符"是什么?
回到最初的问题:1000万Clips真的是小米SU7辅助驾驶的"护身符"吗?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 但也是有条件的.
从技术角度看, 海量数据训练确实能显著提升系统性能. 57%的纵向舒适度提升、67%的绕行成功率提升、23%的路口通过率提升,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但真正的"护身符", 其实是用户的理性使用和对技术边界的清晰认知.
毕竟, 再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 也只是"辅助". 方向盘后面的那个人, 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 所以, 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 咱们还得保持清醒的头脑.
最后, 对于小米SU7的这次1000万Clips升级, 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是觉得这确实是一次有意义的技术进步, 还是认为这更像是一场营销噱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