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告别中国:四十年辉煌终落幕

2025年7月24日,随着最后一纸合资协议的终止,三菱汽车正式完成了在华业务的全面退出。这家曾在改革开放初期便进入中国的日系车企,经历了四十年的沉浮,最终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黯然离场。

三菱汽车告别中国:四十年辉煌终落幕-有驾

辉煌与转折:三菱的中国之路

三菱汽车早在1980年代便开始与中国企业展开技术合作,1996年正式成立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制造公司。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汽车品牌之一,三菱发动机曾占据国产车型近三成的市场份额,长城、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都曾是其主要客户。

2012年,随着广汽三菱合资公司的成立,三菱汽车在华业务达到顶峰。2018年,其主力车型欧蓝德年销量突破10万辆,广汽三菱当年销量同比增长超20%,成为少数在车市调整期逆势增长的外资品牌。

转型困境:从"躺赚"到离场

转折出现在2020年后。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自主品牌加速崛起,三菱汽车的市场份额迅速萎缩。2022年,广汽三菱产能利用率暴跌至3.33%,全年销量仅3.36万辆。尽管广汽集团先后注资超过25亿元试图挽救,但最终无力回天。

三菱汽车告别中国:四十年辉煌终落幕-有驾

2023年10月,三菱汽车宣布退出中国市场;2024年7月,其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发动机合资业务也正式终止。这家曾经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心脏"的企业,在电动化转型浪潮中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

背后的产业变局

三菱的退出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刻变革。2024年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已达1158.2万辆,同比增长39.7%,首次超越传统燃油车。与此同时,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动机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不再依赖外资供应。

业内专家指出,三菱的离场并非个案,而是传统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普遍面临的转型挑战。在电动化、智能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无法快速适应中国市场变化的外资品牌,都将面临类似的生存压力。

三菱汽车告别中国:四十年辉煌终落幕-有驾

四十年来,三菱汽车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它的退出,既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步入自主创新的新阶段。这个曾经的车市巨擘,最终化作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注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