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辆15万的车换上华为智驾系统,价格直接飙到20万+,你会买单吗? 这个看似夸张的场景,正在宝骏身上真实上演。从卓驭方案转向华为ADS,宝骏的“换芯”操作引发行业热议——这究竟是技术升级的必然选择,还是品牌溢价的市场博弈?
华为ADS与卓驭的技术路线之争
翻开华为ADS的技术底牌,全栈自研的光环格外耀眼。昇腾610芯片的算力达到200TOPS,配合3颗激光雷达和华为独创的GOD网络,实现了对异形障碍物的精准识别。在实际测试中,ADS3.0的城区NCA功能已能在无图区域完成避让三轮车、识别交警手势等高难度动作,这些恰恰是卓驭方案的短板。
卓驭科技(前大疆智驾)的看家本领在于视觉感知。其纯视觉方案通过8MP高清摄像头和BEV+Transformer算法,以更低的硬件成本实现高速NOA。但面对中国复杂的城中村路况,没有激光雷达加持的卓驭方案时常出现“幽灵刹车”,这点在宝骏悦也的早期用户投诉中尤为明显。
成本账本揭露了更残酷的现实。一套华为ADS硬件成本约1.8万元,卓驭方案仅需0.6万元。但华为的规模效应正在改变游戏规则——随着问界、阿维塔等车型年销突破40万辆,ADS均摊研发成本已下降37%,这正是宝骏敢赌华为的底气。
溢价逻辑下的市场博弈
宝骏的定价策略堪称教科书级操作。搭载卓驭方案的悦也PRO定价12.98万,而换上华为ADS的云朵灵犀版直接冲到17.58万。4.6万的价差中,除了智驾系统更换,还包含鸿蒙座舱和800V快充的打包升级,这正是新势力惯用的“科技溢价”打法。
消费者用订单投出了赞成票。云朵灵犀版上市首月订单破8000台,其中72%用户选择了顶配智驾版。在懂车帝的调研中,这些车主给出的理由高度一致:“华为智驾比大疆更像老司机”。这种品牌心智的碾压,让卓驭在用户认知战中彻底落败。
车企的站队选择更值得玩味。除宝骏外,五菱星光也传出将弃用卓驭转投华为。一位不愿具名的供应商透露:“现在找华为要排队6个月,但车企宁愿等也不选现货卓驭。”这种“非华为不选”的狂热,正在重演手机行业麒麟芯片的崛起剧本。
智能驾驶进入“血拼时代”
华为的降价攻势让战局更加血腥。年初公布的ADS基础版已下探至1.8万元,较2023年降幅达50%。行业预测,随着尚界品牌杀入15万区间,华为很可能推出万元内的“青春版”智驾,这将直接击穿卓驭的价格护城河。
但危机中藏着转机。卓驭近期发布的DriveMind方案开始支持4D毫米波雷达,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弥补视觉短板。更关键的是,其0.25元/公里的数据闭环成本,比华为低40%——在车企普遍亏损的当下,这个数字或许能挽回部分理性客户。
当余承东喊出“未来没有L2.5智驾的车都不该存在”,所有人都该明白:这不是华为与卓驭的战争,而是一场关于智能驾驶普及权的终极较量。技术可以迭代,方案可以升级,但用户用钱包投票的结果永远不会说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