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90万,燃油车逆袭新能源,价格战白打了?

最近汽车市场出了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可能很多人都没太注意。

就在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打价格战打得热火朝天,今天你降八千,明天我送保险,恨不得把车子当白菜卖的时候,一个大家以为快要“过气”的老朋友——燃油车,竟然悄悄地卖爆了。

数据显示,光是8月份一个月,燃油车就卖了超过90万辆,这销量不光是涨了,而且是连续第三个月往上涨。

月销90万,燃油车逆袭新能源,价格战白打了?-有驾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不是都说电动车是未来,燃油车要被淘汰了吗?

怎么这风向说变就变了,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咱们先来看看这股“回暖”的势头有多猛。

今年前八个月加起来,燃油车一共卖了874.7万辆。

按照这个速度,超过去年全年的销量基本上是没什么悬念了。

这事儿就显得特别有戏剧性,一边是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各种“小订破万”、“大定再创新高”的喜报满天飞,给人一种电动车马上就要一统天下的感觉;可另一边,燃油车的销量数据却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用一种不声不响的方式告诉所有人:别急着下结论,这场比赛还没结束呢。

而且,不只是销量上的复苏,整个传统汽车行业的信心似乎也回来了。

就在前不久,咱们国内一个老牌车企奇瑞,在奋斗了二十多年之后,终于在香港成功上市了。

您去看看现在资本市场上受追捧的汽车公司,大多都是像蔚来、小鹏、理想这样的新能源新势力。

月销90万,燃油车逆袭新能源,价格战白打了?-有驾

奇瑞作为传统燃油车阵营的代表,它的成功上市,就像是给所有还在坚持做燃油车的同行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证明了传统车企的价值依然被认可。

更不用说像吉利、一汽大众这些行业巨头了,他们早就公开表示过,绝对不会放弃燃油车业务,甚至还要继续加大投入。

以前大家可能觉得这只是场面话,现在看来,人家是真的在憋大招,准备跟新能源车好好掰掰手腕。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电动车如此猛烈的攻势下,燃油车到底是怎么做到逆袭的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燃油车开始放下身段,用新能源车最擅长的方式来反击了。

首先就是价格。

想当初,比亚迪一句“电比油低”,直接把价格战推向了高潮,让很多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开始认真考虑电动车。

燃油车企一看,你跟我玩价格是吧?

行,那我也跟你拼了。

月销90万,燃油车逆袭新能源,价格战白打了?-有驾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市场上非常“震撼”的一幕:比如上汽通用的一款叫昂科威PLUS的SUV,原来卖二十多万,现在一口气降了六万多,直接拉到16万多的水平,结果销量一下子翻了快两倍。

这还只是个开始,后面跟进的品牌越来越多,价格一个比一个狠。

五万块钱就能买到一辆全新的长安逸动,六万块钱能开走吉利帝豪,七万块钱甚至能买到带全景影像的顶配艾瑞泽。

这个价格,放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

这种简单粗暴的降价,直接打动了那些对价格最敏感的消费者,让他们觉得,花同样的钱,买一辆技术成熟、没有续航焦虑的燃油车,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光便宜还不够,燃油车还在努力补上自己的短板。

过去大家总说燃油车费油、不够智能,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

在省油方面,现在的发动机技术越来越先进,热效率提得很高,说白了就是能用更少的油跑更远的路。

再加上各种混动技术的普及,很多混动车的综合油耗已经非常低了,一箱油跑一千多公里不是什么新鲜事,算下来每公里的花费,跟电动车在家充电的成本也差不了太多了。

月销90万,燃油车逆袭新能源,价格战白打了?-有驾

而在智能化方面,燃油车也彻底告别了“老年机”时代。

像什么智能辅助驾驶、语音控制、大屏幕车机系统,这些以前电动车用来宣传的亮点,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燃油车上。

有的车企甚至玩起了“田忌赛马”的策略,在智能化稍微弱一点的情况下,就把车内空间做得更大,让你用买紧凑型车的钱,享受到中型车的宽敞舒适。

当一辆燃油车变得又便宜、又省油、又智能、空间又大,而且还没有换电池的巨额花费风险时,它在市场上的吸引力自然就大大增强了。

当然,燃油车能强势回归,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动车自身的一些“硬伤”还没能完全解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充电问题。

很多人买电动车,图的就是用电便宜,但这个便宜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得有个方便的充电条件。

为了这个,不少车主都想在自己家车位上装个充电桩。

可现实是,装个充电桩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首先是钱的问题,在一线大城市的好地段,光是协调安装一个充电桩,各种费用加起来可能就要花上好几万,甚至十几万,这都够再买一辆小车了。

月销90万,燃油车逆袭新能源,价格战白打了?-有驾

其次,就算你不差钱,还得过物业这一关。

很多老旧小区的电网容量有限,物业会以“安全隐患”、“电容不够”等理由拒绝业主安装充电桩,因为这事儿闹出的纠纷新闻可不少。

家里装不了,那就只能去外面的公共充电桩。

平时还好,可以找个人少的时候去充。

可一旦碰上节假日,尤其是国庆、春节这种长假,充电就成了一场“噩梦”。

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排起长长的车队,等上三四个小时都是常事。

你可以想象那个画面,一家人堵在路上,眼巴巴地看着电量往下掉,心里那个急啊。

而旁边加油站里,燃油车主五分钟加满油,还能顺便去便利店买瓶水上个厕所,从容地继续上路。

这种巨大的体验差距,实实在在地劝退了很多潜在的电动车消费者。

月销90万,燃油车逆袭新能源,价格战白打了?-有驾

正是这些充电难、续航焦虑的现实问题,给了燃油车一个喘息和反击的机会。

再把眼光放远一点,从汽车出口的数据来看,燃油车的地位更是稳固。

虽然新能源车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但在出口总量上,燃油车依然占据着绝对的大头。

这说明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对这种技术成熟、皮实耐用、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燃油车,依然有着巨大的需求。

我们国家能在汽车产业上实现“弯道超车”,新能源技术功不可没,但我们同样不能忘记,我们强大的传统燃油车制造基础,也是我们能够在全球汽车市场立足的重要资本。

所以说,现在就断言谁输谁赢还为时过早。

中国汽车市场足够大,也足够复杂,容得下电动车,也容得下燃油车。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油电并存”可能都会是一种常态。

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种激烈的竞争其实是件大好事。

不管是电动车还是燃油车,为了抢占市场,都得拿出真本事,把价格降下来,把品质提上去。

这样一来,我们消费者才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拥有更多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