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说一句话:新车上市就像翻盲盒,定价定得高了大家喊贵,定得低了又有人质疑是不是真的高端。
蔚来这次全新ES8一出来,41.68万的整车版本,30.88万的电池租赁款,把大伙的神经线都拉满了。
朋友圈里,车圈媒体和网友们刷屏的热议不比春晚差,简直搅得三池五湖都泛起波澜。
换句话说,蔚来ES8这波定价,不管你是蓄谋已久还是临时关注,八成都得打个哆嗦:高端车王者居然杀到这个价?
表面上看,这价格像是给了用户天降“福利券”,可你要是理性分析分析,难免会冒出点疑问——蔚来这是割肉陪跑,打价格战吗?
还是说,有什么没说出口的降本秘诀在里面?
李斌作为蔚来的“掌门人”兼车圈活跃段子手,面对媒体连珠炮似的发问,给出了三板斧。
咱们今天不妨就顺着这三条路数,拆解拆解蔚来最新这台旗舰SUV的定价魔法——看似简单的价格标签,背后藏着多少“别有用心”与门道。
先来捋捋第一根线头。
李斌说的第一条理由,其实就是老生常谈的“成本优化”大法——官方术语叫BOM成本下降。
听着挺专业,其实就是制造这车用的核心零部件比以前便宜了。
话糙理不糙——核心材料和技术降价,卖车自然能便宜。
只不过,这次ES8省钱的力度,比那些小修小补强多了。
最大的大头在哪?芯片。
以前蔚来也是用别人的货吃饭,比如说智驾里最牛的Orin-X芯片——单颗3000到4000块,一辆车得用四颗,产品经理得心疼得“拳手”。
你看,有技术但没话语权,咱造车的利润别想多厚。
不过,这一代ES8,蔚来掏出自家炼的神玑X9031芯片,一颗就能全部搞定。
用李斌的话说,这叫一颗顶四颗。
虽然研发投入高,但等芯片量大起来,平均成本就能摊薄。
换句话说,蔚来自研芯片把智驾这块的“钱包”瘦身成了“小蛮腰”。
电池这部分的猛降,简直就是业界见证奇迹时刻的经典。
早些年说纯电车,还得咬牙“为电所困”,电池贵得像房价。
现在呢,蔚来都快成批发商了,成本早被腰斩一半。
曾经十几万一块的锂电,现在一看报价,恍然隔世——你敢信?
ES8成本腾出一大片降价空间,这电池立下头功。
回顾历史,摩尔定律预测过电子行业革命的浪潮——每十八个月,性能翻倍,价格减半。
你搁芯片说没错,搁电车也一样灵光——技术升级,价格就得往下走。
有些车厂能把这份实惠“藏”起来赚口袋,蔚来偏不,李斌直接一句“让利于民”,把诚意摊在明面上,VIP待遇。
但你要以为光有“摊薄芯片和电池”就能玩转低价,那还真得再琢磨琢磨。
第二条妙招,属于“术业有专攻”里的管理秘诀。
CBU,Cell-Business-Unit,听着高大上,实则是把原来大锅饭式的研发、生产、数据,一刀切成独立经营小单元。
有人说,这不就是企业玩“扁平化管理”那一套吗?
可蔚来这波是真的“刀刀见肉”。
以前,花600亿砸研发,讲究个风口和布局,钱扔进池塘看起花儿咋开。
现在呢?每笔投入都能用ROI(投入产出比)算得清清楚楚。
别说,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部门分工细到“每周报账”,回报早的六个月见收成,慢的三年磨一剑。
员工化身“商业体操运动员”,精打细算,成本意识从源头长出来——没错,就是一根线一根线地掐。
比起直接降原料、降供应那叫明槌,CBU降本分明是“暗器”,打得你感受不到刀口,却能肉眼可见地瘦身。
企业里最怕的东西,除了冗余,就是“决策肥胖症”。
李斌花了几年,精简流程,该扁平化就扁平化,现在到了结果收割期,新一代ES8就是个成色十足的“样板工程”。
别以为CBU只关乎数字游戏,人心里的每点变化也能发酵成成本优势。
蔚来员工,见着系统有奖励指标,干事儿当然动力十足——这点和上班摸鱼、薪酬激励的关系,就像奶茶和快乐,捆绑销售。
据说明年,CBU将推到整个集团的研发体系。
到时候,管理体系直接覆盖了生产、能量、售后等方方面面,蔚来“智造工艺”也更进一层。
说到这,细品其实蔚来的核心打法是“里子面子”双修。
哪怕外界天天讨论特斯拉降价、比亚迪“内卷”等老生常谈,蔚来却能自己搭草台班子,后台逻辑比大厂还玩得明白。
CBU这一套操作,有点像在汽车行业抄作业,可又带着几分自家“黑科技”的骨头。
试问一句,谁还敢说造高端电车是靠纯粹堆材料、赌市场?
分明是算计、微创新里焐出来的成色。
第三根线索,看似不新鲜,其实门道更深。
技术成熟与共享这事,对“圈外”的消费者可能是个玄学。
但懂车的都知道,技术的“下放”,就是一场公平普惠。
李斌提到的ET9那些“黑科技”——全域900伏、神玑X9031芯片、雪松智能系统这串字眼,咱看看就觉得贵。
以前,这种“顶配”只出现高高在上的旗舰车身上,现在呢,ES8直接开挂,原价一半就能全体验。
“穷人乐”都能冒泡试试高端性能,听起来就赏心悦目。
再挖一层,创新技术成熟度提升,意味着研发和量产得更加顺滑。
你可以把它当成“吃自助餐”,科技大菜随便夹,还包三次换新。
对于车厂来说,这简直是“有技术那叫王者,没技术就只能当黄牛”。
ES8能在技术共享里沾光,关键靠蔚来一路做踏实工程,让技术储备熬成了可以反哺普通用户的新菜。
新产业潮起潮落,牌桌上的赢家总归有自己的牌。
这一轮的蔚来ES8降价,不只是开卷,更像是抛出一个“定价归位”的思考题。
咱们都知道,高端不等于高价,而更像是性价比、科技、服务感受的复杂糅合。
李斌也不藏着掖着,高调强调高端拼的是创新底气与配套服务。
什么旗舰性能、极致舒适、软件生态,通通都得“打包上车”。
有意思的是,这种高价值低价格的背后,李斌依旧自信满满地放话:这个价格,蔚来还有毛利。
换句话说,不是赔钱赚吆喝,更像良心回馈。
把劲敌BBA那一套玩得溜的市场位置,蔚来突然绕一手别致的操作,难怪网友要喊一句“卷王之王”。
可别忘了,新能源圈子的价格战,早成一潭浑水,难保明天有人会出更骚操作。
蔚来能走多远,定价之外还有很多技术、生意的后续拉扯,这局牌还远未结算。
细细盘点下来,蔚来ES8这套“定价公式”,真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
谁再说蔚来靠烧钱、傻瓜式补贴驯服市场,这回怕不是要刮目相看了。
第三代ES8省下的每一分钱,既有科技势能的叠加,也有组织重构的硬核,还有那份工程师和管理层熬夜刷数据的苦功夫。
归根到底,定价归位就意味着价值归位。
蔚来这回给市场抛了个大哑谜——当技术和管理红利渗透到终端,真正提升体验的务实价值,也许才是“国产高端”的新指引。
话说回来,表面风光的价格,背后实则是十年磨一剑的厚积薄发。
谁都想一口吃成个“电动大胖子”,可不得不佩服这波蔚来,下了决心、跑了流程、硬扛创新的代价,最终让普通人也能搭一搭高端出行的豪车顺风车。
至于后续是一路高歌,还是风雨难测?没人能提前剧透。
唯一确定的,是新能源江湖再添一员猛将——市场、用户、同行,谁也别想睡个安稳觉。
你说,这种高端“降维打击”,究竟是蔚来羊毛党的短暂狂欢,还是中国车圈价值观的重新拼图?
反正,这个谜底,估计得等下一个技术变革、市场洗牌,咱们才能看个明白。
其实,到头来,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都盯着同一只大盘子——谁能把技术、管理和用户体验三个维度串成一条线,谁就有资格暂时端稳王冠。
蔚来ES8能不能始终当性价比之王?也未必。
下个赛季,谁又敢保证没有更狠的搅局者?
但当下,站在“高端平权”的路口,蔚来这次确实说话最响,动作也最真。
聊到这里,大家怎么看蔚来谜一般的新ES8定价和它背后的黑科技?
你觉得高端车子降价,是天下全民过日子的好事,还是全行业一起玩命“卷”到最后血流成河?
评论区放肆聊聊呗,反正汽车圈的大戏,还远没到剧终时候。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