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召回11万辆车?L2驾驶辅助藏隐患,车企该担责吗?

安全是1,其他都是0。

最近开车的朋友可能都刷到了,小米汽车要召回11万多辆车,这事一下子在车友群里炸开了锅。

好好的新车,怎么突然就要召回了?不少车主心里都打鼓,到底出了啥问题?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事,看看这11万辆车背后,藏着哪些和咱们开车安全息息相关的事儿。

一、11万辆车被召回,问题出在“聪明”的驾驶辅助上

这次召回的车,问题可不是刹车、轮胎这些老毛病,而是车上那个听起来挺高级的“L2级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说白了,就是车子能帮着在高速上保持车道、跟车行驶的那个功能。

按召回公告里说的,是这个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有点“不靠谱”——可能识别不出突然出现的情况,或者预警不及时,甚至处置不了,这么一来就容易出交通事故。

小米召回11万辆车?L2驾驶辅助藏隐患,车企该担责吗?-有驾

咱们平时开车,遇到的大多是正常路况,堵车、变道、直线行驶,这些场景下辅助驾驶可能挺好用。

但“极端特殊场景”是啥?比如突然从路边窜出来个行人,或者前车掉了个东西,又或者遇上暴雨、大雾这种特殊天气,这时候辅助驾驶系统要是“反应慢半拍”,后果就难说了。

这次召回就是因为系统在这些“少见但危险”的场景里,能力有点跟不上趟,存在安全隐患。

二、L2级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手不能离开方向盘

说到L2级辅助驾驶,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这不就是“自动驾驶”吗?车子自己开,人能歇会儿。

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资料里说得很清楚,L2级属于“部分自动化驾驶”,意思就是车子能帮着做一些操作,但驾驶员得一直盯着路况,随时准备接管。

就像咱们请了个“新手副驾”,能帮着打打方向、踩踩油门刹车,但遇到复杂情况,还得咱们自己上手。

小米召回11万辆车?L2驾驶辅助藏隐患,车企该担责吗?-有驾

这次小米汽车的问题,就暴露了这个“新手副驾”的短板。

平时看着挺机灵,一遇到没见过的“难题”就容易“懵圈”。

这也提醒咱们,不管车子的辅助驾驶多高级,都不能把方向盘完全交给系统。

手得放在方向盘上,眼睛得看着路面,千万别走神,不然真遇到特殊情况,后悔都来不及。

三、出了事车企得负责,律师把话说得明明白白

车子出了问题,责任谁来担?这是大家最关心的。

山东有个律师叫姚建华,他就说得很实在:要是因为车子本身的缺陷,比如智能驾驶功能不行导致了交通事故,车企得依法承担责任。

这话一听就清楚了,不管是传统功能还是智能驾驶功能,只要是车子本身的问题,车企就得负责。

小米召回11万辆车?L2驾驶辅助藏隐患,车企该担责吗?-有驾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咱们买车的时候,车企得保证车子是安全的,要是知道有缺陷还不处理,那就是没尽到责任。

这次小米主动召回,其实也是在履行这个义务——发现问题了,赶紧想办法解决,总比等出了事故再处理强。

所以大家要是遇到类似情况,别慌,车企该担的责任,一分都少不了。

四、智能驾驶不是越“聪明”越好,安全边界得说清楚

现在的汽车越来越“聪明”,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软件定义汽车”成了行业热词。

但这次召回也让咱们看到,“聪明”的背后得有“靠谱”托底。

小米召回11万辆车?L2驾驶辅助藏隐患,车企该担责吗?-有驾

辅助驾驶功能再先进,也得有个“安全边界”——哪些场景能应付,哪些场景应付不了,车企得跟消费者说清楚,不能夸大宣传。

比如有的车企宣传辅助驾驶时,说得天花乱坠,让人以为车子能“全自动”,结果消费者真的撒手不管,出事了才发现系统“没那么神”。

这种“过度营销”最害人。

这次事件后,估计更多车企会老实点,在宣传辅助驾驶时,把“需要驾驶员持续监控”“极端场景需人工接管”这些话写在明面上,让大家心里有数。

五、这次召回给行业提了醒,安全比“黑科技”更重要

小米这次召回,不光是一家车企的事,更给整个智能汽车行业提了个醒: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现在很多车企都在比拼谁的辅助驾驶功能更先进,谁的算法更厉害,但忽略了“极端场景”这个“短板”。

小米召回11万辆车?L2驾驶辅助藏隐患,车企该担责吗?-有驾

现实路况太复杂了,系统算法见过的场景再多,也总有没遇到过的情况,这就需要车企在研发时,多花功夫在“边缘场景”的测试上。

比如多模拟一些少见的危险情况,像突然横穿马路的动物、路面塌陷、前车急刹变道等等,让系统多“练练”这些“难题”。

同时,一旦发现系统有缺陷,就得赶紧通过召回或者OTA升级来解决,别等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真正信任智能驾驶,行业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资料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果然视频小米召回超11万辆车,律师:缺陷导致事故车企应担责

本文内容由AI生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