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董事长魏建军:今天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顺利拿下拉美市场

巴西即将迎来一场“中国制造”的重磅事件——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正式开业, 这场活动的主角不仅是长城汽车,还有一位特殊嘉宾:”巴西总统卢拉” 据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透露,他亲自邀请卢拉参加开业仪式,总统不仅欣然接受,还对中国车企在巴西的发展给出了“高度评价”。

这一互动背后,隐藏着中国汽车品牌征战全球市场的野心。 魏建军在社交平台上直言,长城汽车将巴西定位为“拉美地区的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并计划持续加码投资。 这意味着,从哈弗H6到坦克300,中国消费者熟悉的车型,未来可能直接贴上“巴西制造”的标签。

长城董事长魏建军:今天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顺利拿下拉美市场-有驾

“全动力+全场景”:长城汽车如何说服巴西总统?

魏建军向卢拉介绍长城时,用了三个关键词:“全动力、全场景、全球化”。 这并非虚言。 以巴西市场为例,长城汽车早在2021年便收购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在伊拉塞马波利斯的工厂,计划投资约40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50亿元),生产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

据巴西媒体报道,长城计划将巴西工厂打造成拉美地区的技术枢纽,涵盖研发、生产、测试全链条。 目前,长城已在当地推出哈弗H6新能源版和欧拉好猫两款车型,售价折合人民币约30万元,直接对标大众、通用等老牌车企。

巴西市场对中国车企的吸引力显而易见, 这个拥有2亿人口的国家,2023年汽车销量预计突破220万辆,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足2%。 卢拉政府正推动“绿色转型”,计划到2030年将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升至30%。 长城此时入场,既是抢占空白市场,也是押注政策红利。

中国车企的拉美“群像”:从奇瑞到比亚迪的集体冲锋

长城并非孤军奋战,在拉美街头,奇瑞的SUV、比亚迪的电动巴士、江淮的皮卡早已成为常见风景。 奇瑞在巴西市场深耕16年,2022年销量突破10万辆;比亚迪则拿下了智利、哥伦比亚等国的电动公交车订单,甚至为巴西萨尔瓦多市修建了首条跨海云轨。

长城董事长魏建军:今天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顺利拿下拉美市场-有驾

这些品牌的共同策略是“本土化”:在墨西哥,奇瑞工厂生产的瑞虎8专门加宽了车身,以适应当地家庭人口多的需求;在智利,比亚迪针对高海拔山区改进了电池散热系统。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也计划雇佣超过2000名本地员工,并承诺将零部件本地化率提升至60%以上。

“朋友圈”升级:从卖车到国家战略级合作

魏建军邀请卢拉参加开业仪式,看似是企业家与政要的常规互动,实则暗含深意。 2023年4月,巴西财政部长哈达德访华期间,专程到访长城汽车总部;同年5月,阿根廷经济部长马萨试驾了长城坦克500,并在社交媒体上称其“比特斯拉符合南美地形”。

这种政企联动背后,是中国车企与当地经济的深度捆绑。 以长城巴西工厂为例,项目完全投产后预计每年贡献约45亿雷亚尔税收,并提供至少2万个间接就业岗位。 在巴西东北部贫困地区,这样的投资足以影响地方选票——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卢拉会亲自为一家外国车企站台。

技术输出: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换市场”

中国车企的拉美故事,颠覆了传统汽车工业的玩法。 上世纪90年代,跨国车企进入中国市场时,采取的是“用技术换市场”策略。 如今角色反转:长城向巴西输出的不仅是车型,还有混动DHT技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工厂正在墨西哥选址;吉利则把自主研发的CMA架构用在了墨西哥生产的酷瑞车型上。

长城董事长魏建军:今天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顺利拿下拉美市场-有驾

这种技术自信直接反映在定价权上。 在智利,比亚迪汉EV售价约合人民币35万元,比国内贵出40%,但依然稳居电动车销量前三;在墨西哥,奇瑞瑞虎8的定价甚至高于本田CR-V。 当地经销商坦言:“中国车不再是‘便宜货’的代名词,现在他们卖的是科技感和配置。 ”

用户画像:谁在买中国车?

在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哈弗H6的车主费尔南多是一名牙医,他坦言选择这款车的原因是“性价比”:同样的价格,哈弗比大众多出座椅加热、全景天窗和L2级驾驶辅助系统。 而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开欧拉好猫的玛利亚是位时尚博主,她在YouTube上发布的视频标题是《中国电动车如何让我省下两个月油费》。

经销商渠道的革新也助推了销量, 长城在巴西采用“直营+代理”模式,计划三年内建设50家体验店,并学习特斯拉的“线上订车”。 在墨西哥,奇瑞的“十年质保”政策直接击中了当地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担忧——这个承诺甚至超过了许多本土品牌。

争议与挑战:中国车企的海外AB面

在智利,某中国品牌因变速箱问题引发集体诉讼;在墨西哥,部分经销商抱怨中国车企压库严重。 隐形的挑战来自文化差异:长城坦克300在巴西推广时,曾因广告语中的“征服荒野”被环保组织抗议,最终改为“探索自然”。

长城董事长魏建军:今天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顺利拿下拉美市场-有驾

地缘政治风险同样存在, 2023年阿根廷总统选举期间,极右翼候选人米莱声称“要审查所有中国投资”;在墨西哥,美国政府正施压限制中国车企通过美墨加协定获取关税优惠。 这些不确定因素,让中国车企的拉美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国际媒体的观察:从质疑到重新审视

《华尔街日报》曾刊文称中国车企“用补贴换市场”,但最近转变口风,承认“比亚迪的电动巴士正在改变南美城市的空气质量”。 《金融时报》则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巴西街头,哈弗H6的车主会特意擦亮车尾的“HAVAL”字母标识——这种品牌认同感,过去只出现在宝马或奔驰车主身上。

或许最直观的评价来自市场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对巴西汽车出口额同比增长28%,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首次突破15%。 在里约热内卢的二手车市场,一辆行驶5万公里的哈弗H6仍能卖出新车价的75%,而同期的大众途观残值率仅为65%。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开报道及巴西汽车经销商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机构统计,部分案例为保护隐私采用化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