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数据让我头皮有点发麻。2025年下半年汽车经销商的综合评分跌到5.4分,比去年底还低,连续七个季度下滑——说白了,就是卖车越来越难。豪华品牌尤其明显,销量和价格双双掉链子,谁都没躲过这场白刃战。
前几天跟一位奔驰4S店的销售小哥聊了半小时,他扯到:老大,现在新能源车型压根没给我们啥利润,反而原本靠卖燃油车赚的也亏到脚软。我反问:那你们是不是都开始捂着价格不放?他说:哪有不降的?只不过降价得偷偷来,厂里不让明面儿搞。
豪华品牌盈利能力分数还不到4.5分,和平均值相比,瘦得一塌糊涂。按样本有限的感觉,至少70%的经销商2025年上半年是卖一台亏一台。你要问我,这亏的到底有多凶?算了算,假设奔驰一台燃油车的毛利从5万直接跌到负1万,短短半年滑落六七万块钱,渠道压力不言而喻。
对比起同价位的奥迪A6和宝马5系,奔驰在燃油车型的用户感知上还算稳,没啥太大硬伤,但新能源上明显输给了自主品牌,尤其是智能化和本土化适配方面。我国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它好像还没打通客户的语言,跟用户没法聊得畅快。这给奔驰的新能源销量带来沉重打击,光是EQ系列半年就逐步退市了。
供应链的影子无处不在。你想啊,供应链不顺,交付慢,配置落后,那就像厨房里的炒菜锅坏了,菜端不出。这锅坏了,做多久也做不好饭。这是个共识,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一个细节蛮有意思:至少5成奔驰经销商反映,厂里的返利政策缓慢且不透明,让他们根本算不清月底能赚多少。钱往哪儿去了?这让经销商既无奈又焦虑,不知道该不该狠砸广告还是先打价格战。
我先前以为奔驰销量下滑主要是新能源产品力不够强,事实看上去有些大了。后面细想,是盈利机制的僵硬导致渠道压力更大。渠道没活力,库存沉重,用户体验也被削弱,再牛的产品也推不上去。奔驰如果依旧高目标+低返利,就像让跑长距离马拉松的人不给水喝,只能生拉硬拽撑着,这种生意真没法做长久。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能不能单纯靠年轻化和智能化打翻品牌局面?毕竟豪华感不仅仅是多大屏和加点科技配置,还得有稳定的价格和良好的服务体验。千万别被一线见闻限制住眼界,那种单一依赖社媒打法的想法...咱们还是再观望一会儿。
经销商还提了伙伴关系的事:厂里和我们总是对着干,投诉成本我们独自承担,采购不讲理地强制执行,这让人心凉。其实这就是一锅兄弟吵架的饭,吃到肚子里是苦的。解决之道很简单:厂商和经销商得共担风险,也得共享利益,那才像这碗饭有滋味。
我问他们:你觉得品牌还能撑多久?他们苦笑:撑多久不知道,撑下去就得变,不然没人信了。这话倒是真实,豪华车市场的寒冬来了,不仅是销量,更是信任的考验。
我再次心算了一下,假设经销商毛利降低30%,促销力度却增加20%,结合库存增长15%,那他们的现金流紧张简直可怕,估算上讲,亏损可能还没触底。
转念一想,奔驰要稳住市场,除了调整盈利模式,还得给经销商活力和更大的话语权。一个连灯泡都得厂里统一管控的渠道,怎么会有创新?这就像做饭厨房连锅盖都没得选,不闹心才怪。
噢,对了,刚才看他们调研报告时还发现一点,厂家服务团队的工作能力实际上在前十,这意味着人还是靠谱的,但产品端和运营端压力大得吓人。销售和售后还在坚持,那库存和产品力问题说明能否复活关键靠品牌调整机制。
最后留个问题给你们:当传统豪华车越来越像快时尚品牌,价格打折和降配置成常态,这个豪华还能教用户情怀吗?我经常开奔驰的人都问我:车好不好,最后还是要看能不能撑住这阵风。
每次开奔驰那种踩下油门的沉稳感,是调研数据里没办法量化的小细节,咱只能盯着这些数字,同时记得那些油门下去瞬间的力道——它告诉你,豪华不仅仅是一张卖价牌,而是一辆份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