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近期推出了一款备受期待的重磅车型宋PLUS DM-i,不过考虑到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受众群体相对较窄,且售价也相对较高,因此今天我们先来聊聊它的燃油版本——比亚迪宋PLUS。
尺寸表现亮眼,车身低矮暗藏影响
宋PLUS于去年9月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11.58万-14.38万。虽然名义上定位为紧凑型SUV,但其尺寸却直逼中型SUV,为此比亚迪自封为“新B级SUV”。超规格的尺寸设定是国产车的常见策略,这一点大家应该早已习以为常。
即便在同级别的国产SUV中,宋PLUS也具备明显的尺寸优势。与哈弗H6和长安CS75 PLUS这两位销量冠军相比,它的车身长度、宽度以及轴距都更具优势。然而,其整体视觉效果却稍逊于这两位竞争对手,问题出在车身高度上。由于车顶高度较低,使得这款车看起来更为扁平。不可否认,低趴的造型更具潮流感,且有利于降低风阻系数,但这样的设计也确实带来了一些隐性影响。
内饰用料扎实,设计风格偏保守
单从内饰用料来看,这款车堪称满分。在视线所及之处,几乎看不到硬塑料材质,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皮质包裹、翻毛皮材质以及填充材料,此外还有随处可见的双排缝线设计。倘若这是合资车型,恐怕只有20万以上级别的车型才可能配备如此用料,比亚迪通过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大幅提升了内饰的档次感。另外,估计很多人都在讨论其皮革上的渐变色设计,这一设计确实别具一格,至少此前在其他车型上很少见到,即便有类似设计,也不会如此大面积地运用。不过,这一设计并非能被所有人接受,例如摄像小姐姐一开始就以为这是皮革因长时间使用而褪色。起初我并未往这方面想,但经她这么一说,越看越觉得像那么回事,这也说明人的潜意识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多结交充满正能量的朋友。
宋PLUS的整体内饰设计风格较为保守,既没有充满未来感的联排大屏,也没有当下流行的中控向驾驶员一侧倾斜的设计。这并不奇怪,因为比亚迪聘请的是原奔驰的内饰设计师,德国设计师的设计原则向来是将人体工程学放在首位,其次考虑质感,最后才是造型设计。因此,驾驶宋PLUS时不会感到丝毫不便,不会出现任何让人觉得别扭的地方,也不会出现某个按钮或屏幕的一部分被方向盘挡住的情况,这种问题通常出现在过分追求设计感的车型上,由此可见,设计取向与实用取向往往是一对矛盾体。
不过,宋PLUS车内也有一些小设计亮点。大家比较熟悉的是那块可以自动旋转90度的中控屏,在导航时能够扩大地图显示视野。另一个设计则显得较为含蓄,那就是副驾前方隐藏在仪表饰板里的屏幕,这一设计充分展现了比亚迪的理工男特质。这块屏幕平时处于熄灭状态,但当你调节空调温度时,它会随着温度的升降显示出火焰或雪花的图案;当你准备开门下车时,如果后方有车辆驶来,它也会给出提示。虽然这一设计的出发点不错,但受制于屏幕只能显示红蓝两种颜色且分辨率不高,总给人一种复古电子产品的感觉。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德国设计师的创意,但我总觉得这更像是王传福的想法,因为它确实展现出了一种直男式的浪漫。我并不反感这一设计,反而觉得它很可爱,尤其是当你打开卡拉OK应用时,它还会显示音波条,当然你还可以从中央扶手箱里拿出一个麦克风。所以,如果有人说这是德国设计师的点子,我绝对不会相信,因为德国人根本不懂卡拉OK。
德国设计师深谙中庸之道
宋PLUS的整体外观和内饰都呈现出四平八稳的气质,找不到任何夸张的设计元素。我甚至怀疑它的德国设计师特意研究过儒家思想,因为客观来讲,这款车的气质与中庸之道高度契合。这并非玩笑,可能大家有所不知,孔子学院在德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老实说,正是由于其内敛的风格,它并非一款第一眼就能吸引眼球的车型,需要你静下心来,才能慢慢品味出它与众不同的细节。例如,它的座椅靠枕与靠背是一体化设计,无法单独拆卸,上面巧妙地采用了折叠造型;空调出风口并非西式的百叶窗式设计,而是设计成一个个口字形;中间的控制面板完全遵循左右对称原则,排挡杆的手感非常沉稳,让人忍不住总想把手搭在上面,仿佛有一种坐龙椅手扶龙头的感觉。
比亚迪的王朝系列一直主打中国风,因此车上的按钮基本都采用了中文标识。不过遗憾的是,这一设计并未彻底贯彻,像ECO、sport、normal等标识依然使用英文,这一点让我有些困惑,不知道是因为不够细心还是其他原因。
这就是这款车所展现出的整体气质。如果你买车更注重这一点,且对车辆的机械素质要求不是特别敏感,那么可以确定,宋PLUS更适合那些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待人接物深思熟虑的人。接下来,我们再聊聊它的内在素质,这一点对于有一定驾驶和乘坐需求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骁云——新能源时代孕育的内燃机
宋PLUS全系搭载的是同一套动力总成,即比亚迪自主研发的骁云1.5Ti发动机搭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关于骁云发动机,有必要介绍一下它的背景。我们都知道,对于燃油车而言,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在某种程度上,一家车企的发动机研发水平能够体现其技术实力。因此,如今有实力的自主品牌都拥有自己的发动机,骁云系列目前就是比亚迪的核心产品。
我们都清楚,未来车企的主战场是新能源领域,因此很多车企已经缩减甚至放弃了燃油发动机的研发工作,燃油车的动力配置基本上只能依靠现有技术维持。但比亚迪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削减内燃机的研发投入,反而将原先的动力事业部独立出来,成立了弗迪动力有限公司,而骁云系列就是其最新研发成果。
为何比亚迪愿意在如今这个时代斥重金打造一款内燃机呢?这其中有一个考量,那就是骁云系列并非单纯为燃油车研发,同时也是为其DM-i混动系统服务。因此,比亚迪在骁云发动机上运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可以说,骁云发动机之所以一诞生就具备高起点,得益于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骁云系列分为两个版本,1.5L版本是混动专用,1.5Ti版本是燃油专用,而宋PLUS搭载的就是燃油版。两个版本的发动机在结构和参数上存在差异,由于燃油版比混动版多了前端轮系,且调校更为保守,因此其热效率略低于混动版惊人的43%,但也达到了38%,最大马力可达185匹,最大扭矩为288Nm,从账面数据来看,已经超越了欧美日同级别发动机。此外,比亚迪为其搭配的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传动效率高达95%,因此单从硬件层面来看,这套动力总成确实实力强劲。
动力调校水平出色
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宋PLUS低速起步时响应速度很快,但动力输出较为线性,即便驾驶员无法细腻地控制油门踏板,车辆也不会出现猛地向前窜动的现象,这表明其变速箱与发动机的匹配度非常高。这一点必须着重强调,因为如今很多小排量车型为了掩盖动力不足的问题,会有意将低速动力曲线调校得过于陡峭,油门轻轻一点就刻意营造出一种动力强劲的感觉。我很不喜欢这种调校风格,因为在市区驾驶时,频繁的走走停停会让驾驶员难以控制车辆,右腿肌肉也会非常疲劳。而宋PLUS没有这种问题,值得称赞。
在中速驾驶时,当车速忽快忽慢,变速箱的换挡逻辑较为合理,能够准确领会驾驶员的意图,区分出是佛系加速还是暴力加速,并且响应速度快,换挡干脆利落,过程平顺,这说明变速箱的软件标定水平较高。
在中高速加速超车时,骁云发动机的动力优势得以充分展现,转速提升迅速,同时发动机的噪音和抖动控制得较好,不会让驾驶员感到吃力,对于日常家用来说完全足够。
此外,宋PLUS的ECO模式和SPORT模式对动力风格的改变较为明显,不像有些车型的这两种模式形同虚设,切换后几乎没有差别。整体而言,我对宋PLUS的实际动力表现给予较高评价。
底盘表现与外观风格反差明显
这款车采用了前麦弗逊式、后多连杆式悬架,硬件配置看似普通,但可以感受到比亚迪在调校底盘时有着不同的思路。按理说,作为一款10-15万级别的家用SUV,将底盘调校成舒适取向更为稳妥,但宋PLUS明显没有遵循这一常规思路,而是突出了路感,尽可能抑制车身回弹,降低侧倾,因此无论是驾驶还是乘坐,都会感觉这辆车的底盘处于紧绷状态。由此看来,车身做得相对扁平,很可能也是为了降低重心高度,从而配合底盘这种注重操控的调校取向。在操控性方面,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转弯直径很小,前轮转向角度可达40度,对于一款车长达到4米7的车型来说,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优势。
总的来说,宋PLUS的内在机械素质与外在的儒雅气质形成了明显反差,你可以将它视为一款性格内向的车,不善于张扬自己,但却拥有扎实的内在实力。
NFC——一项亮眼的科技配置
最后再谈谈宋PLUS上一项比较亮眼的配置——手机NFC钥匙。也就是说,驾驶这款车无需携带钥匙,只需用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在左后视镜的感应区靠近一下,即可完成车主身份认证,实现无障碍开门和启动车辆,下车锁车时同样在后视镜感应区靠近一下即可。其实NFC并非什么尖端科技,它就是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我们平时使用的公交卡、门禁卡等都运用了NFC技术,但将其应用在汽车上还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像宝马、小鹏、特斯拉等品牌也已经开始采用。
NFC的最佳使用场景是在夏天,因为夏天大家穿着较为单薄,尤其是很多女士的衣服甚至没有口袋,出门时车钥匙只能拿在手里,有了NFC功能后,只需携带手机即可,确实非常方便。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宋PLUS目前仅支持部分国产手机型号,苹果手机暂不支持。所以说,购买国货有其独特的优势,因为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态度普遍较为开放,因此汽车与手机之间的跨界合作非常多,从而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便利性。
实际上,比亚迪宋PLUS系列的主打车型并非燃油版,这款车的整体布局和车身结构主要是为其DM-i版(即插电式混动车型)优先设计的,但这却给燃油版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其零件强度余量较大。要知道,混动版车型的重量比燃油版多出0.4吨,因此相同的车身结构对于燃油版来说,可靠性更高。
这就是宋PLUS,一款诞生于电动化浪潮中的燃油车,它极具比亚迪的风格,处处散发着钢铁直男般的浪漫气息。
全部评论 (0)